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黄金周制度弊端太多 应立即废除

  自从1999年中国开始实行每年春节、“五一”和“十一”三个黄金周休假制度,至今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是不是已经到了反思的时候:这种长假真的让我们得到放松了吗?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休假吗?

  黄金周存废之争

  黄金周长假产生的背景,是当年的拉动消费刺激内需。然而尽管许多学者对黄金周今天的经济效益提出越来越多的质疑,但国家的休假政策似乎短时间内还不会改变。

  4月24日,在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简称假日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假日办执行主任张希钦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假日办正在对黄金周长假制度进行研究。

  然而有业内人士已经敏感地注意到:20日,吴仪副总理参加了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这在以前是少见的。而且那天还有不少的部长级人物出席,显出一种更加重视的态度。

  存在或废除,这是一个问题。

  这是不是国家相关部门对目前沸沸扬扬黄金周存废之争的某种暗示?

  2004年2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在“中国社会发展政策高层论坛”上提出建议: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在随后的几次人代会上都提出取消“五一”或者“十一”黄金周,强化春节长假,增加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议案。

  200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05:双稳健政策下的宏观经济走势》报告正式提出建议:“将每周休息两天改为休息一天,剩余的一天一起移至月末,一次休息4天,变成月月‘小黄金周’,并适当延长春节休假时间”;“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再次提案呼吁取消“五一”“十一”黄金周。

  内需低迷催生黄金周

  从1999年黄金周正式走上中国的社会舞台算起,至今已经进入第九个年头。作为一个旅游概念,黄金周是从日本舶来的。1999年,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

  长假制度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这也成为后来争议的一个源头。当时,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国内正面临经济不景气、内需低迷的困境。而黄金周似乎是一用即灵。1999年的“十一”是第一个黄金周,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出游人数达到280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随即是2000年黄金周的“井喷”。当年的“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数达5980万人次,旅游收入230亿元。

  2000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旅游局等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发展假日旅游的若干意见》(国办46号文件),正式确立黄金周假日制度。

  根据统计局和旅游局共同发布的统计数据,从2001年至今的6年,全国黄金周年均增长速度都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目前,每年三个黄金周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已占到当年国内旅游市场总量的1/4左右。

  4月24日,来自假日办新闻发布会的消息说,预计今年“五一”的出行人数可望超过1.5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黄金周的迅速升温,使得国家越发重视。假日办办公室最初设在国家旅游局,旅游局局长为召集人。但2004年后,召集人改由国务院副秘书长担任,并且增加成员单位到18个,民航、铁路、交通、公安、工商、质检、卫生等中央部委都囊括其中。

  就在黄金周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一路飙升的时候,旅游“井喷”所带来的负面效益也日渐为人们所关注。

  黄金周已经体力不支?

  北京京师天成旅游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欣告诉本刊记者:喷涌而来的游人,使得很多景区完全超过了其承载力,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环境破坏。

  集中长假使得旅游景点人满为患,所有的消费都疯狂涨价,所有的既定秩序都被打乱,游客们在节后感叹:“动物园里最多的动物是人。”突然爆发的人流放大了原本有的一切细小缺陷:交通、住宿、环境、餐饮、娱乐、公共设施……这使得人们对黄金周的评价有了另外一个参照系。

  2006年,以蔡继明为负责人的清华大学假日制度改革课题组的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05年6年间,实施黄金周的5月和10月(课题组认为春节期间的消费活动与黄金周制度本身并没有直接联系,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的消费品零售总额相对于其他月份而言,并不如设想的那样,出现了所谓消费的高峰。因为从全年12个月的值来看,5月和10月零售额之和本来也应占全年的六分之一,即16.7%;而实际上,实施黄金周后每年的5月和10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和在全年的比重一直在17%左右,最低年份2005年仅为12.1%。

  研究还发现,从旅游收入增加量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量中的比重来看,黄金周对消费的边际贡献在递减。黄金周的负面影响却在凸现。黄金周商家的短期成本剧增,消费者所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巨大破坏,其造成“假日综合征”导致劳动者工作效率下降。为此,蔡继明认为,黄金周制度该功成身退了。他们的这一研究成了两会上他和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改革我国“黄金周”制度的建议》议案的支撑,也成了随后不久发改委建议的一个重要依据。

  4月21日,蔡继明告诉本刊记者:黄金周早已体力不支,应该取消。

  对黄金周更为釜底抽薪的研究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峰。在2001年,时在首都旅游集团研发部的他的调查即表明:“五一”“十一”的集中消费不但未扩大旅游消费总量,而且完整实施了两个长假的2000年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还低于8年来的平均增长。

  戴学锋认为,实施延长节日的做法仅仅是使旅游人数和消费更集中了,或者讲仅仅是旅游者按时间的重新排列组合,并没有“创造”出更多的旅游消费。事实是,绝大多数旅游者一年甚至几年才有一次旅游的实力。

  到了今天,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戴学峰仍然毫不犹豫地说:黄金周对拉动内需的作用不是微乎其微,而是一点都没有。他说,“我所依据的这些数据都是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任何人都可以再去算一遍看看。”

  戴学峰怀疑黄金周是否拉动了内需。随着国内黄金周的拥挤,越来越多稍有实力的人都开始选择到国外去度假。从2003年开始,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第一大客源国,世界第七大客源输出国。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2005年9月中旬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研究报告》警告说,中国出境旅游花费已经超过入境旅游收入,中国国际旅游业已经整体沦为花汇产业,而非创汇产业。在未来十年内,中国国际旅游逆差将达到700亿美元。

  黄金就在黄金周之外?

  黄金周里无黄金,这无疑是极为让人沮丧的结论。但是,很多承认这一点的旅游学者仍不认同取消黄金周的观点。戴学峰的同事、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巫宁博士即告诉本刊记者说,“研究黄金周,考虑黄金周的存废,不能仅仅从其经济的角度衡量。”

  世界旅游组织发表的报告指出,旅游直接就业与带动间接就业的比例为1:5,旅游业整体上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创造就业岗位的潜力很大。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会给相关行业带来4.3元增值效益。

  而且,对中西部和广大农村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起到了弥补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作用。

  中国旅游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告诉记者,那些单纯以经济的角度来衡量黄金周的学者,不过是“一叶障目”。在他看来,黄金周从来不仅仅是一个和经济相联系的假日,其所承载的是个整套系统。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说:“黄金周,是旅游周,也是休闲周,更是休息周。”尽管有人指责,黄金周是行政干预下的“赶大集”,但刘思敏说,黄金周制度虽然是一种带有强迫性质的休假制度,但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普通的工人、办事人员及至农民工能够完享七天的假期。一旦没有这种强迫性,那么毫无疑问,在劳工和资方力量还很不对称的情况下,所谓的休假就只会是海市蜃楼。

  2007年五一黄金周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执行主任张希钦也表达了相同意见:“旅游是惟一需要时间来保障的消费方式。在带薪休假覆盖面小且实施不充分、周末双休日短暂无法长途旅行等众多因素制约下,以覆盖全体公民为基本特征的公众假期,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又符合我国重视家庭的传统观念,为举家出游创造了条件。”

  更重要的是,巫宁说,八年的黄金周,已改变了国人的休闲观。2006世界休闲博览会更是把主题定为:“休闲——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刘德谦说,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黄金周既不是为了“黄金”,也不只是为了“周(游)”,而是为了更好地休息与休闲、享受人生。

  黄金周五至十年内尚不会取消?

  无论黄金周取消与否,取消派与支持派实际上并没有人会主张减少现有的休假时间。他们争论的只是对节假休息日的调整。在专家们提供的种种休假方案中,最理想的,当然还是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劳动法》第4章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但是,刘思敏指出,在一个就业严重不足的社会背景下,现在许多地方连法定的休息日都未得到严格的履行,带薪休假恐怕难以推行。

  所以,刘思敏主张增加黄金周,他列出了几种方案。在他看来,只要在总量上增加4到9个假日——如在清明、端午等传统假日——形成更多的黄金周,就可以极大地缓解当前黄金周所面临的压力。“除去双休日,我国法定全民性节日仅为10天。即使增加两个黄金周和4个法定传统节日,最多也仅需要增加9个法定假日而已,这与当年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度一举每年增加52个假日相比,显然微不足道。”

  他甚至说,“更何况,即使因此‘牺牲’0.5~1个GDP的百分点,最终换来劳动者的身心健康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更加优化,也是和谐共赢的利国利民之举。”

  但刘德谦却反对增加假日总量的方案。他向记者强调,中国当前的休息日总量达到114天,在世界上都已经属于比较多的了。“太过超前,反而会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利。”

  甚至在是否增加传统节日上,刘德谦也不同意蔡继明和刘思敏的主张。他说,“中秋清明放假有利于文化传承是无稽之谈。我们看到,洋节不放假年轻人照样热衷,文化传承要靠基础教育来做。”在他看来,节假日必须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相一致,少了多了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让中国的中低收入者都达到较高的收入水平,我们再来考虑黄金周的改变。”

  学者们的不同主张,目前都还没有一个定论。不过,刘思敏和刘德谦都比较倾向于保留现有的黄金周制度。刘思敏告诉记者,他认为,起码在5~10年内,黄金周制度不大会得到改变。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超半数白领无带薪年假 专家称应先取消黄金周
·世博会北京巡展吸引数万游客 成黄金周新景点[图]
·国家旅游局:黄金周假期很可能分摊到传统节日
·六成民众赞成调整黄金周 希望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