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为休过一次。”一家著名企业高管这样对《第一财经日报》回忆说。在职场中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他,对这次唯一的带薪休假记忆犹新,当时之所以下定决心休假,主要是因为“新工作还没有确定”。
身在职场,带薪休假虽然已并不如十几年前那样陌生,但这位高管的经历仍能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尽管没有享受休假的原因各不相同。
尴尬现实
“国内企业缺乏休假传统。”HR专家姜汝祥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在他的公司中,员工每年可以有10天的带薪假,但员工们往往用来冲抵平时事假或病假,而不会享受这两周的假期,“他们眼中的假期似乎只有三个黄金周”,这让他颇为头疼。
在最近是否取消“五一黄金周”激烈讨论中,带薪休假逐渐得到社会关注,过去,“带薪休假”的缺憾一直靠三大黄金周弥补,如果“五一黄金周”真的取消,这一缺憾会明显起来。
据中华英才网资料,在对5000名职场人士调查后,有32.60%的人说自己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带薪休假献给了工作,10.99%的人则干脆说公司根本没有带薪休假制度。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中华英才网副总裁张廷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评论说,“这只是反映了受调查人群的情况。”
如果把目光放在占企业总数九成以上的中小企业身上,肯定会得出更惊人的结论。
据新华网此前就带薪休假进行的调查,今年已休假的人群占15.63%,将休假的占13.75%,而选择不休假的却占到了70.62%。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最近调查也显示,73.0%的人从未休过年休假。
带薪休假在国内企业的冷遇,主要责任并非来自员工。“我从没休过带薪假”,杨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在2001年从北京市一所中学离职后,他至少在三家企业任职,但都没有“听说过”带薪休假制度。杨先生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张廷文认为,确实还有不少企业没有建立带薪休假制度,或者这些制度只写在了员工手册中,他们更倾向于肯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成果之间的直接关系。
不过,企业对待带薪休假的态度正越来越积极。
“带薪休假对职场的重要性,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而日渐突出,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员工,带薪年假都成了降低人才流失率、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法宝。”张廷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众多HR已明白这一点,并将之作为有效的管理手段之一。“我对上家单位至今仍很感念,觉得它是一家人性化的公司。”曾在一知名网络公司工作的郝先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休息2天工作5天的效率要大于7天”,张廷文这样说,“现在自己也很容易疲倦,去年还不是这种状况”,强行关掉手机,休息一段对他是必要的,他还准备在公司中推行新的制度,对业绩优秀者不但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还要适当延长休假期限。
“在高科技企业以及外资企业中,带薪休假制度能得到较好执行。”新浪人力资源总监段冬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在新浪,HR部门要求部门主管年初就做出相关员工休假的相关安排。
当然,大多数的东莞加工企业能否执行带薪休假制度,确实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