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商业银行开通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并公布收费标准。业务刚一推出,即招来质疑声一片,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收费过高”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义奇27日说,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是一项商业银行向客户提供的增殖服务业务,各行之间收费标准的差异主要反映了定价策略的差异,是市场行为,其收费合规性不容置疑。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开通跨行通存通兑业务,使客户可以拿着甲行的存单到乙行柜台办理业务。通知同时规定:“代理行向客户收取手续费的标准按照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原则合理规定”。
“客户享受了超值服务,为此付费理所当然。”李义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从理论上讲,网点较少、单笔业务成本较高的银行制定较低的收费标准,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
李义奇说,《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此类业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格。根据各商业银行反映,现行收费标准普遍低于业务成本。银行业协会对30多家银行基本结算业务成本的调研与测算结果也支撑这一结论。
他同时指出,目前跨行通存通兑业务用户不多。我国目前银行服务还主要依靠营业网点来实现,实行跨行通存通兑可能出现各行之间由于现有网点的不均衡而出现利益不兼容,竞争不公平,网点多、服务好的银行吃亏,网点少的银行占便宜。“这样的逆向激励,客观上会挫伤银行改进网点服务的积极性。长期下去,不利于银行为众多的中低收入客户提供较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就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收费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该部门业务处的一位同志表示,不光是通存通兑收费的标准,包括银行跨行查询的费用问题,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一直都在关注和寻找解决办法,并最终需要与银监会和央行达成一致意见。
他说,由于业务关联性强,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联系紧密,银行的成本分摊和核算历来比较困难,很难有清晰的认定。就通存通兑业务来说,柜面存、贷人员的费用分摊也在里面,很难区分清楚。至少在目前,单靠发展改革委价格司还无法准确算出。
据了解,国外跨行通存通兑主要通过专业化组织或银行间协议实现,由于银行之间网点设置的不均衡,跨行通存通兑造成的银行网点资源占用费用,通过银行之间协议和支付来完成。像我国这样由银行直接面对消费者的情况还比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