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解读:从紧货币政策会有多紧 对股市楼市有何影响
2007年12月07日 14:21:2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12月3日至5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按照控总量、稳物价、调结构、促平衡的基调,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一些专家认为,这些表述传递出明年宏观调控更趋紧缩的信号,中国经济将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紧缩信号强烈经济稳中求进=== “十八般武艺”或轮番登场 专家认为,明年财政政策将加大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则可能像今年一样使出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十八般武艺”。 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会趋稳 尽管宏观调控紧缩的预期较为强烈,但一些专家认为,明年我国经济增幅仍可保持在10%以上。 范剑平认为,明年“双防”的宏观调控政策效应将加强,经济增速和物价涨幅应会双双趋稳。在三大需求中,消费将稳定增长,投资增速略有回落,净出口增速将放慢。随着宏观调控效果的正常显现,明年GDP增速将从2007年的11.4%回落到10.8%。 ===从紧货币政策会有多紧=== 分析人士认为,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可以合理引导社会通货膨胀预期,通过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来缓解通胀水平的进一步上升。至于货币政策会“紧”到何种程度,则需要做具体分析。 首先,货币政策工具仍有操作空间。比如利率,目前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达3.87%,仍有上调空间,但继续像今年一样共上调135个基点的可能性较小。尽管目前实际利率仍为负,但一些专家预期一年之后通胀率会迅速下降,因而最多上调三次就可以了。同时,央行需权衡日益缩小甚至或反转的中美利差所带来的问题。 再看存款准备金率,目前已达到13.5%的历史高位,尽管仍可上调,但上调空间不可能大于今年。10月份以来央票利率的大幅上扬,就被市场视为央行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率上调的补偿。此外,汇率工具比较灵活,但如果有预期地加速升值必然导致海外热钱涌入,加剧国内流动性过剩管理的难度。 其次,外部经济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压缩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展望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缓并影响我国出口。在此情况下,货币政策应避免“超调”。 ===明年股市仍会是牛市===
12月5日,股民在杭州一家证券营业部关注股市行情。当日,上证综指以5042.65点收盘,上涨2.58%,重新站上5000点。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宏观调控提供股市结构性机会 尹哲说,投资者无需对明年的市场太过悲观。尽管国际经济受次贷危机影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但国内经济环境和政府灵活应对的政策仍可以保证经济增长。由于大家的预期可能变化比较大,因此明年股市的波动可能也会比较大。 尹哲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因此中央经济会议中提出要调结构、促平衡。在这一过程中,明年股市将会出现比较多的结构性机会,例如科技类、新能源等板块存在机会。而范迪钊认为,在鼓励消费的政策引导下,消费、服务类股票会有比较好的机会。 明年股市仍会是牛市 在股市持续两年大牛市后,明年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影响引起各方关注。程伟庆表示,目前银行贷款已收紧,同时未来货币政策将从紧,这将会使明年市场资金面偏紧。不过,由于明年经济仍会维持快速增长势头,企业盈利尽管不及今年这样高增长,但降幅也不会太大,这将会对市场构成支撑。况且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还是自身估值水平,而不是外部因素。总体判断明年市场将延续牛市过程,股指仍有上升空间,但波动会比较剧烈。 ===楼市:涨势将受到明显抑制===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楼市上涨势头将受到抑制。 一些专家认为,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将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较大影响。房价大幅上涨的势头将受到明显抑制,不排除房地产绝对价格出现回调的可能性。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遏制国内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及炒作将产生很大影响。”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认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最重要的是货币政策从紧,而货币政策从紧意味着要通过价格工具及数量工具来减少货币发行量,紧缩银行信贷规模。 绝对价格或回调 中国社科院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认为,如果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继续进行下去,导致房地产市场总需求下降,必然会使得房价涨幅出现下降,并且不排除部分此前房价大幅上涨的城市绝对价格回落的可能。 低收入家庭住房预期向好 一些专家认为,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房建设,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这些措施将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预期。 ===怎样影响民生=== 就目前公众最关心的物价上涨问题来看,潜在压力还是很大,这也是因为此前很多“隐性”通胀因素逐渐在显性化。如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开始加快,油价上调可能引发“多米诺效应”,而公用事业改革也将不断加速,这些都使得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上升,构成现实的通胀压力。 其次,随着劳动者保护政策的不断出台,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展开,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在这些增加的成本推动下,一定时期内物价上升是不可避免的。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吕卫星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