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安徽试点规范县委书记用人权
2007年12月10日 07:02:3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提名、推荐上加道“安全堤坝” 定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董学赋介绍,在干部动议环节,定远规定了县委书记只有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结束后、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建议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存在突出问题亟待解决时可以动议干部。一年内动议调整干部一般不得超过6次;每次调整干部的数量不得超过所调整领导班子职数的50%;除换届外,每次提任干部一般不超过20人。同时规定县委书记即将调动和到任后3个月内不得动议调整干部;动议干部时,不准指定具体人选,不准限定选拔范围,也不得临时提出调整干部的动议。 就提名环节,定远县规定,县委书记必须根据年度考核和民主推荐情况,在与县委有关负责人酝酿的基础上提出人选意向;提名人选一般要从后备干部队伍中产生,如没有合适人选,应从相近单位或相近岗位提名。提名人选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民主推荐,如果得票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提名人选未进入正常程序的,一年内不得再次提名。同时规定县委书记不得采取授意、暗示的方法提名干部;不得把个人意志强加于党委或组织部门;不得直接或间接提名本人的配偶、子女、直系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今年无为县对县直单位空缺的12个正职岗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了缺位公推,推荐中明确规定民主推荐的对象和标准,对参会推荐人员横向延伸到180多人的县四大班子成员、乡镇和县直单位正职,纵向延伸到150人的省、市、县三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部分单位副职。根据推荐结果,每个职位拿出3~5名人选提请全委扩大会议进行二次提名。”无为县委书记周勇介绍说。 无为县规定,必须民主推荐达到30%以上才能确定为考察对象。无为县还在缺位公推的基础上或在组织提名基础上实行全委会差额提名。对部分正职岗位出现空缺的,由组织部门根据岗位特点和班子结构需要,结合考察情况,每个职位提出3~5名建议人选,提交县委全委扩大会进行差额提名。 “试点工作以来,无为县先后对26个岗位推荐提名了83名人选。通过全委会民主推荐提名人选,扩大了县委在选人用人上的民主,在干部提名和民主推荐环节上增加了一道‘安全堤坝’,使选人用人更透明、更公正。”无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程刚说。 县委书记再不能“一锤定音” 在酝酿环节,定远县规定,县委书记提名的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调整建议和县委管理的拟任正职人选,经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符合选拔任用条件的,应与县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个别酝酿,然后主持召开书记办公会进行集中酝酿,提出拟任人选。县委书记在酝酿干部时不能先入为主,首先表明自己的意见;对拟任人选意见分歧较大的,不得作出提请常委会讨论的决定;拟任人选被否决后,应按规定程序重新提出人选。 在讨论决定环节,定远县规定由县委书记主持召开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的常委会,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常委成员到会;应安排足够的时间,保证与会人员充分发表意见;讨论过程中不得抢先发言定调子;实行常委会成员无记名投票表决,当场公布投票表决结果。 无为县则对乡镇和县直单位正职任用全部实行常委会票决,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开展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制,即对通过县委全委会差额票决提名的同职位得票相同或相近的人选,由县委组织部提交县委常委会,与会常委逐个发表意见后,对拟任人选进行投票表决,并当场计票,最后按得票多少确定人选,做到集体决策。目前无为县已经对4个职位试行,效果很好。 今年11月,在无为团县委副书记职位选配中,无为县委组织部按照规定程序,确定3名人选提请县委常委会差额票决,经当场票决,当场计票,按得票多少确定了团县委副书记。 “县委选人用人在广泛征求意见、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坚持集体研究、集体决策,不搞‘个人说了算’。在集体研究过程中,与会领导充分发表意见,我最后发言,避免我先发言、先定调子的弊端。对提任干部实行票决制,我与其他常委一样,也只有一票表决权,使权力在集体决策中体现。”无为县委书记周勇说。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定远县先后有9名干部得到提拔或交流到重要岗位,并对考评位次倒数的部门,乡镇予以通报批评,并结合乡镇换届和区划调整,转任4人,不再提名5人。 原高塘乡2006年度目标管理考评排名第一,乡党委书记杨锋平被提拔担任一副县级镇党委书记。这是自去年年初该县决定实行乡镇和县直机关目标管理考评以来的首次考评,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动了真格的”。 定远县委书记李树说,在全部领导工作中,最难的是用人,最烦的是用人,最累的也是用人。由于制度的缺损、风气的影响、体制的弊端等方面的因素,常常陷于左右为难之中。这次开展的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用人行为的调研试点工作,对县委书记而言,是一次摆脱用人困境、规范用人行为、优化用人环境的契机。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靳生
编辑:
吕卫星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