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两个降价方案很失望,离广大消费者的诉求相距甚远”、“取消漫游费是可笑的,是不了解情况的”两种观点互不相让——
1月11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和信息产业部公布,“降低手机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听证会”拟于1月22日在北京召开。委托有关研究机构提出的方案及相关参阅材料,已于日前投寄给听证会代表。
从去年5月8日信息产业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征求对国内漫游费上限标准的意见开始,到原本要在去年12月公布的上限标准一再推迟,公众终于等到了漫游费下降前重要的一刻。
提交给漫游费听证会的方案有以下两个:
方案一:取消现行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高出本地通话标准资费的每分钟0.2元。国内漫游通话费实行主被叫按同一标准收费。不占用国内长途线路的,后付费用户上限标准每分钟0.4元,预付费用户每分钟0.6元;占用国内长途线路的,另外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每6秒0.07元。
方案二:取消现行国内漫游通话费上限标准高出本地通话标准资费的每分钟0.2元。不区分是否占用长途线路,不区分后付费和预付费用户,国内漫游通话费实行主被叫差别收费。主叫上限标准为每分钟0.7元,被叫上限标准为每分钟0.3元。占用国内长途线路不再另行加收国内长途通话费。
“我第一次看这两个方案也没有太懂。作为一个在行业内折腾了这么久的人都很难看懂,可想而知普通民众怎么看这个问题了。”资深通讯业评论家、大度咨询副总裁刘兴亮说。
两套方案一出台,就引起了各路媒体的关注。
你选哪套方案
“第二种方案比较好。”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第二套方案降幅达到60%以上。北京神州行用户,过去漫游费是一分钟1.5元,包括通话费一分钟0.6元,0.2元的建立漫游费,每6秒0.07元的长途通话费。按照第二套方案,明确主叫一分钟0.7元,被叫0.3元。
在专家看来,第二个方案的降价幅度更大些。不过,曾剑秋说,这两个方案并不是平行关系,不是二选一的关系,是递进关系,可以一步一步来。
“我倾向于第二种方案。”飞象网总编辑乔楠说,第二套方案,不区分预付费和后付费用户,主叫0.7元,被叫0.3元,公众最好理解。第二套方案把长途费和漫游费叠加,相当于取消了长途费,价格也比较低廉。第一套方案名目繁多,计算太麻烦。
资深IT人士、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说,他也选择第二种方案。对老百姓来说,计费简单是最受欢迎的。他认为,消费者对众多的套餐普遍反感,有的套餐变成了复杂的资费陷阱。其实,只要几个最简单的套餐即可,让普通消费者都可以理解。
“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不像很多人只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即便这样,我还认为这两套方案降价幅度不大。”他提出,被叫0.3元,主叫0.5元比较合适。
“对两个降价方案很失望”
不光项立刚,很多人表示了对降价幅度的不满。
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邱宝昌表示,“对两个降价方案很失望,离广大消费者的诉求相距甚远”。
他认为,“第二个方案把漫游费和所谓的长话费捆绑在一起,一般人更看不懂,是降低长话费,还是降低漫游费,还是捆绑在一起降低。我们现在讨论的,应该是每分钟漫游费是多少,应该降到多少,还是该取消掉。”
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推荐的消费者代表、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的江宪律师看过两种方案后认为,如果手机漫游只是虚拟服务,那么漫游费就应该取消,如果确实是投入成本的服务,那么就应该看成本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看价格是不是合理,讨论如何合理收费,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实惠。
江宪表示,如果没有证据证明漫游费有成本,不排除要求提出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