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五:为何不事先公开代表名单?
除了5名消费者代表的身份在听证会举行的前几天陆陆续续揭晓外,直到听证会举行的半小时前,主办方才披露了听证会其他各方代表的基本情况。
这次听证会的代表共有18位,其中全国人大代表1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推荐;全国政协委员2位,由全国政协办公厅推荐;有关部门代表1位,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推荐;消费者团体代表1位,由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普通消费者代表5位,由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分别来自北京、辽宁、上海、湖北和四川;专家学者代表3位,分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北京邮电大学;经营者代表5位,分别来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铁通公司,由有关单位推荐。
为什么不事先公开听证代表的名单?国家发改委的解释是为了保护代表少受外界的影响,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许昆林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此次听证会的代表来自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其代表性是足够了。他认为,由代表个人来发表比较独立的、公正的、不受干扰的意见,对听证会来说价值更大,从听证会取得的效果来看,这是一条成功经验,今后可能还会继续采用。但也有记者质疑:听证代表难道只仅仅是代表他个人而不是代表某个群体吗?
悬疑六:是否安排旁听?
听证会召开的前一天,热心打公益官司的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状,事由是国家发改委以会场受限制为由拒绝了他旁听听证会的申请。郝劲松指出,根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第十三条,公开举行的听证会,公民可以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提出旁听申请,经批准后参加旁听。他在得知举行听证会的第一时间,发特快专递给国家发改委,申请旁听听证会。国家发改委没有告知他是否安排旁听、有哪些人旁听,仅以“会场受限制”这一笼统的理由拒绝他,让他无法接受。
听证会是否安排了旁听?在新闻发布会上这一谜底终于揭晓:没有安排旁听。许昆林对此的解释是:首先受会场条件限制,其次已经邀请了多家媒体记者参加听证会,并在听证会后举行新闻发布会,达到了听证会公开性的要求。
悬疑七:哪些媒体参加了听证会?
22日上午的预备会是在全封闭的情况下进行的。下午正式听证会到底有几家媒体参加?在听证会结束之前说法不一。有媒体报道说只有据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两家媒体记者参加。记者询问报名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她说参加听证的记者须向国家发改委新闻办申请,得到批准后方可参加。她明确表示据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两家记者从她这儿领取了记者证。这是不是意味着只有这两家媒体的记者参加?她说不止这两家,但到底有几家,她不清楚。
在听证会之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个问题有了答案:共有15家媒体26名记者参加了听证会,他们来自人民日报、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等中央级媒体。记者问国家发改委新闻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媒体记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参加听证会?为什么只选了有限的这几家媒体?她回答说,新闻发布会都举行了,没必要再追究参加方式了;只请这几家媒体是由于会场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