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上海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上海市市长韩正参加浦东新区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认真听取农民工代表洪刚发言。中新社发汤彦俊摄
“开放”与“透明”已成为正在上海举行的地方重要政治会议——上海“两会”的关键词。“透明政府”更是一个炙手可热的概念。
上海市市长韩正在其政府工作报告中作出承诺,“建设公开透明的政府,确保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并以此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主目标之一,备受外界关注。
以往“透明政府”这一概念,多见于知名学者的理论论述。而此番在上海市府的报告中,有近十处提及“透明”一词。“开放”的概念,更是反复出现于有关上海对外经贸关系、长三角地区合作,以及政府职能转变等不同领域的表述中。一些学者型人大代表点评称,两个词频繁出现,可见相关职能部门的一丝忧患意识。
正在审议中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显示,地方政府承诺,未来五年“切实增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性资金运行的透明度”、“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等社会公共性资金的规范管理”,“把透明运行贯穿于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各环节”。
与之相呼应,在上海市政协收到的各民主党派提案和发言中,建议地方政府“提高财政透明度”的呼声也相当高。
在“两会”书面意见中,有民主党派代表、委员直陈:目前上海市府提交人大审查的预算资料仍旧透明度不高;部分财政资金的收支在人大监督的视线之外;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运行结果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
民革上海市委提案负责人对记者说,“财政透明”的理念折射出政府对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的尊重,这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关注重点。
以往在“两会”相对矜持的沪上妇联组织,此番也敢于直谏。上海市妇联副主席、人大代表史秋琴披露:上海女代表、委员提出的书面意见,今年首度触及“增强决策透明度”的敏感话题。
据记者观察,“开放、透明”在上海“两会”并不只挂在口头,“两会”会务本身也更趋开放,且试图展现大气谦和的“上海精神”。
到任上海不久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以普通人大代表身份参与的首场小组审议会,当日通过互联网进行了直播。在俞正声的建言下,沪上各机构部门的“一把手”将进一步放下身段,走进“两会”直接听取民意。
此外,今年获准赴现场采访上海“两会”的境内外记者数量,也较往年有了相当幅度增加。
专家分析,经历社保资金案后,“开放、透明”其实也成为外界对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诚挚期盼。至于如何实现开放、透明,有专家认为,“用人”也相当关键。因此本次上海“两会”将完成的地方高层人事更迭,也相应受到外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