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12日,是我国杰出的新闻工作者、原新民晚报社社长赵超构先生逝世16周年。
据现在文字记载,在长达半个世纪岁月里,毛泽东同志接见、约见赵超构先生(或单独或多人)不下六七次,赵超构与毛泽东之间的交往与友谊,在当代新闻工作者中是不多见的。
赵超构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同志,是在1944年6、7月间参加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的时候,赵超构是年32岁,当时他是以重庆新民报记者身份参加这个记者团的。回重庆后,根据此行的所见所闻,赵超构写出了被誉为中国人写的“西行漫记”的成名作:长篇通讯《延安一月》——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向当时国统区介绍了陕甘宁边区的实况。其中一章《毛泽东先生访问记》,客观、平直地描写了他初见毛泽东的音容笑貌。《延安一月》成书出版后,很快成为大后方的畅销书。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8月28日,毛主席到重庆谈判,在重庆郊外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毛泽东单独接见了赵超构,从上午九时直至晚饭以后。毛泽东一见赵超构就讲了句笑话:“赵先生,你的名字叫超构,你比你们那个宋高宗(赵构)高明多了。不过,我看你呀是个自由主义者喔。哈哈!哈哈!”当时重庆许多人替毛主席的安全担心,赵超构把这个意思向主席谈了,毛主席笑着说,蒋介石这个人,大家是清楚的,但这一次来重庆,也是经过研究分析的,有准备的。主席当时有句话,赵超构以后仍记得很清楚,主席说,如果没有美国人帮助蒋介石运兵运枪炮,大片“沦陷区”是会由人民收复的。因为“八路军就在城门口”。这天,毛主席还详细询问了重庆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重庆新闻界的情况。提到《延安一月》,主席对赵超构说:“你善于用曲笔。”“你在重庆这样的地方写这样的文章,也不容易哟。”毛主席还在其它场合,对夏衍等同志说:“能在重庆这个地方发表这样的文章,作者的胆识是可贵的。”1945年秋末,毛泽东离开重庆回延安一个月,即11月14日,重庆新民晚报晚刊发表了毛泽东诗词《泌园春.雪》,这是第一次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报纸上发表毛的诗词作品。
1957年,赵超构先后三次见到毛泽东。一次是3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接见部分新闻界人士。见到赵超构时说:“我喜欢看你们新民报。新民报办得很好,别具一格,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花鸟虫鱼都有了!”他听说新闻界对赵超构提出“短、广、软”三个口号有争议,说:“我对你的短些、广些两个口号没有意见;‘软些,再软些’要再考虑一下。报纸不要办得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太软了也不好。要把软和硬两个东西统一起来,也就是说,软中有硬。”毛在谈话中不点名地批评赵超构在某篇文章中有“片面无忧论”的说法,又鼓励他:“你还是要多写,不要怕。”并指出:报纸文章,对读者要亲切些,平等待人,不摆架子,这是对的,但要软中有硬。这年6月,“反右“斗争开始,6月30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赵超构,在座的有当时上海市委统战部长刘述周。赵超构是怀着“非常惶恐沉重的心情”去的。但主席慈祥亲切,说:好啦,知道错,就改正。改了就好了嘛。说到办报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勉励他好好工作。当下毛泽东问赵超构:“你当新民报总编辑可是有职有权?”赵回答:“怎么没有权,如果没有权,我也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了。”毛泽东笑笑:“写杂文也不容易,所以,我要保护几个写杂文的朋友。”又说:“如果让我选择工作的话,我倒很愿意做个杂文家,给人民日报写写杂文。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自由。”谈到中午,毛泽东留他们共进午餐,吃了饺子。
这年9月,“反右”以后,毛泽东来上海视察工作,在上海接见了赵超构,同时被接见的还有老出版家舒新城、华东师大老教授束世澄先生。谈到赵老“检讨”一事(指赵超构在上海新闻座谈会上的检讨),主席笑着说,睡不着觉是好事,要养成自我批评的习惯,习惯了就会感到自我批评的好处(大意)。在这次接见中,毛泽东还向上海市委同志和舒新城先生交付了修订旧《辞海》的任务,主席说,解放这么多年,不能再让人查老《辞海》了。以后赵老参加并领导了《辞海》修订工作。
这里不能不补说一件憾事:1957年,赵超构还失却过一次与毛主席见面的机会。是年4月某日上午,市委通知晚报,毛主席在上海,要到新民晚报约见赵超构。其时,赵超构恰巧去了市郊新泾乡了解农情,由于当时缺乏通信条件,通知未及,这次约见遗憾地被取消了。
1958年1月6日深夜,毛主席在杭州接见赵超构、周谷城、谈家桢,直到第二天清晨三、四点钟。据赵老后来回忆,那天主席讲话范围非常广泛,生物学、遗传学、逻辑学,毛主席都相当精通。对赵超构,主席“教导两件事”:一是要分清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关系。毛主席讲解了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说宋玉对登徒子用的就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方法;二是要走出书斋,经常往下跑跑,多接触工农兵,受教育。主席说他自己一到下面去跟群众接触,就能感到有生命。那天清晨临别的时候,主席很高兴地说,这样的聚会也可以算是一段“西湖佳话”吧。接见时,主席希望赵超构回家乡去看看,说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最熟悉,最能够对比出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遵照主席的指示,赵超构于当年五、六月间回到阔别了30多年的故乡温州一次,参观采访了两个月,在新民报上写了《我自故乡来》系列报道,连载13天。
此次西湖夜话还有一段小插曲:1月7日,三人原拟当日返沪,清晨尚未起床,又接到通知,说中午浙江省委书记江华同志和省委几位领导欢宴毛主席和赵超构等三位客人。席间,毛主席在给江华介绍赵超构时说:“新民报这张报,办得很不错,他就是总编辑。你看不看新民报呀?”江华回答说:“有时在办公室看看。”毛泽东说:“你要在家里订一份。”饭后,毛泽东又单独与赵超构谈话,问了反右派后的思想反映等情况。
1961年5月1日,毛泽东在上海接见各界人士,举行座谈时,又勉励赵超构说:“你们新民报办得好,有特色,别具一格,我喜欢看。”又问发行多少份?赵超构告诉他:36万份。毛泽东表示高兴,连连点头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