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民生巨变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改革开放:看山村房子的变迁

  我走近了村庄,看见了房子;我走近了房子,村庄尽现眼前。

  村庄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镇叫鲍家店,几十户人家被周围连绵起伏的大山围在山洼里。二十多年前我考学离开村庄时,印象最深刻的是崔家推倒了村子里最后一座马架子。那天在看热闹的人和干活儿人的喧闹中,崔家矮小的马架子轰然倒塌,腾起的烟尘,宣告崔家也像村中所有人家一样,盖起了车轱辘圆式的三间土房,那是当时村史上最先进的房子。

  土房终究是土房,每到夏季的雨天,总有人家的房子漏雨,经常有村民拿着扁担站在房前屋后砸房顶,让房顶形成一道道扁担沟,以使房顶上的雨水向下流。如果赶上连阴天,扁担沟是起不了作用的,很多人家是外面大下,屋子里小下。在我的记忆里,哪年暑假都要帮助父亲哥哥抹房子,把和好的泥扔到房顶上是个重体力活儿,由此对一个能干的人评语中就有这么一种说法:那家伙的,往房顶上扔大泥气不喘汗不出。

  改革的春风吹到这个山村之后,我再回到村子里,发现有的人家钱多了,从人们的笑脸、走路的姿势和说话语气上感觉出来了,其特点是牛气了,更明显的是一些人家的土房顶上铺了油毡,在今天看起来不起眼的东西,那之前村里人只在城里看到过,要说买就不敢想了,满房顶上都铺油毡就更是痴心妄想。可是,不知不觉人们手中的钱就多得买油毡都绰绰有余了。下雨了坐在铺着油毡的屋子里,心里是踏实,

  九十年代初,村子里的房子又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带头人是在镇子里工程队上班的赵久成,他盖起了全村的第一幢砖平房,就是两边是卧室、厨房在后面那种的,那种房子就像村中流传的那段顺口溜一样:红大门,白院墙,里边住个俊姑娘。乡亲们说起那房子,口气都是羡慕和夸张的:“现代,豪华,时髦。”然后是啧啧称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砖平房在村中东一幢西一幢出现了。2003年10月25日,我带着撰写赤峰日报布置的“百村记事”任务走进村庄时,看见大部分房子是砖平房,土房子全部推倒了,乡亲们正在打地基,一问才知道当年8月16日这里发生一次6级地震,把土房都震裂了,国家拨款给重建,要建的全是砖平房。

  前些时,我再次走进村庄时,看见全是砖平房了。我想起了我在农村时村干部在群众会上说的那番话:“共产主义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现在村里电灯电话都有了,就缺楼上楼下了,村子里还没有一座楼房。我问乡亲们什么时候能实现楼上楼下?乡亲们都满怀信心地说:“用不了十年二十年了。”我信乡亲们的话,我盼望乡亲们能早点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
·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纪
·深化改革开放系列报道:"开放大戏"越唱越精彩
·温州是中国改革开放缩影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