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专题文章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理想主义与志愿精神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三年来,有4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赴西部300多个贫困县从事支教、支医、支农等十二个项目的志愿服务。仅宁夏就有1031名全国项目志愿者和4210名地方项目志愿者,短短几天的采风,我们能够接触的志愿者实在太有限了,但每一次的采访,都要问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来西部?

  其实这是所有的“旁观者”,对所有志愿者的疑问。毕竟,“自找苦吃”的确是需要理由的。央视《面对面》对2003年年度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冯艾的采访节目,在“为什么要去”和“为什么不留下”这两个问题上,简直是追问。这种追问,当然并不只对冯艾。

  在采访中我们也感觉到,每个人选择的理由,确实不一样,而且可能在一个人身上有好几种理由,也并不是每一个理由都冠冕堂皇,比如,想要一份不同的人生体验,想趁年轻吃点苦锻炼锻炼,想以这种方式回报曾经受到的社会帮助,想帮助跟自己有相似经历的人,甚至,只是一时冲动,只是暂时缓解一下就业压力,……总之,有很多个人的“杂念”,并不“纯洁”,没有那么多人们期待的“理想的光芒”。

  这些,加上西部志愿者可以享受到的种种优惠政策,如每月国家给的生活费,考研考公务员加分,使得对志愿者,至少是他们的动机,所产生的质疑,似乎理所当然。

  但是,必须要有惟一的、无私的动机,才可以肯定一个人为公众所做的贡献吗?以完美道德标杆细细审视别人总是容易的。而这些志愿者的同事们不约而同地认为,他们不是在编人员,工资也没有编制人员高,而且一两年就走了,“混”一下也并不影响他们的利益,但是他们往往比正式工作人员付出更多,这不是奉献是什么?

  长期服务于基层的宁夏大河乡南川卫生院马院长说:“一个志愿者,不是非得要吃了多少苦,救了多少例危重病人,才算合格。基层老百姓更需要的就是这些治个头痛脑热,打个防疫针,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人。踏实把这两年待下来,把老百姓最需要的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容易。”

  从另一个角度看,即使有些志愿者确实存在借这一两年暂时缓解就业压力的想法,也并没有什么可指责的。大学毕业面临失业,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而是全社会正在努力解决的问题。在同样的境遇面前,有的人怨天尤人,有的人束手无策,有的人不择手段,甚至出现“啃老”一族,但是选择以志愿者的方式服务西部的人,既能解决自己的燃眉之急,又能使最需要帮助的人受益,有什么不好呢?况且,这样一个受到良好教育,又愿意凭借自己的能力和热情为自己构筑美好生活的群体,社会却不能提供足够多的、平等的机会,正说明社会需要反思和改善,又怎么能反而去指责他们呢?

  正是这些“私心杂念”,才让这些年轻人显得那么真实,因为人的心灵,本来就是丰富多变的,面对任何一个重要的选择,我们谁都不可能只有一种考虑。社会早已进步到可以宽容那么多“另类”生活方式的时代,我们却还在板着面孔满腹怀疑地追究别人为什么要做一件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合理吗?

  也正是这些“私心杂念”,将使得让志愿服务变成全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成为可能。志愿精神所提倡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其实是多么平实的社会理念,平实到谁都可以做到,平实到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谁没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但是,如果这个理念,必须道德绝对完美、动机绝对高尚才可以实践并且推广,那么,它实现的可能性有多大?尤其是,像西部计划的志愿行动,需要在一段时间内,在比较艰苦的条件下去完成?

  但是,一两年的时间虽然短暂,对大部分志愿者,却是走出校门以后与社会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也是第一次独力承担社会责任,尤其他们当中那么多人是在教书育人或者救死扶伤这样重要的岗位上,这段经历无疑将极大地影响他们对社会、人生、自我的看法,也许正因为如此,他们都不愿过早地对这段经历下某种定论,而更愿意几年之后回头再看。

  而作为旁观者,个人认为,在这特别的两年,要对社会有所贡献,个人获得成长,有些品质,是必须要有的。首先,他不能不没有一点理想主义。正如一位志愿者所说:“人必须要有那么一点超越现实的东西。”就是这么一点点,让优秀的志愿者与众不同。最明显的是,他们能够专心而且用心去做。从来不觉得环境艰苦时间漫长,从来不怕前路迷茫心里发慌。只是专注地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其实,他们同样承受着理想与现实的反差,而且正因为他们的理想主义,这种反差可能更让人痛苦,但他们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按照自己的理想,做好自己能把握的。所以,才会有孙朝武主动要求调到更艰苦的地方,而有这种想法的,不止他一个;所以,他们从来不是一天天“撑”下去,而是实实在在地一天天“干”下去;所以,他们才会给自己的学生、病人带来的不止是知识和医药,更有心灵上的改变。

  第二种品质,是在于他们“习惯于”并且“乐于”把普通的事情,也做得让你眼前一亮。能够打动我们的志愿者,并不是他们吃的苦比别人多,受的累比别人深,他们一点也不“苦大仇深”。相反,跟他们交流,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你会惊讶于他们的思维之快、之新、之深,你会感叹:到底是新一代的大学生啊。比如许宁强,他没有师范教育背景,甚至没有家教经验,面对的又是基础差到只有小学水平的初中学生,但是他的课生动严谨,收放自如,还把现代生活方式带给学生。比如李勇怀,他的关切,甚至远及学生今后成材之路的艰辛。比如湛云,在一个只相当于村级的卫生院照样干得风生水起,甚至在西部看到未来发展的机遇。

  面对这样的志愿者,你不会担心他们的“后志愿”前途。事实上,他们对未来的自信,便是对这段经历最好的诠释。否则,一两年的“权宜”,不但解决不了当初的问题,之后还要面对同样的,甚至不得不陷入更深的迷茫。

  双赢,是最好的愿景。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西部志愿者关注琐碎 平凡中蕴藏理想和激情
·志愿者也有"粉丝" 聚焦博物馆里的大学生志愿者
·三名藏区志愿者放弃支教 信任危机打败理想主义
·藏羚有个北京兄弟——一位环保志愿者的理想生活
·谢东禁毒志愿者资格被取消 再染毒母亲很震惊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