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是共青团中央、教育部等部委联合出台的一项全国性的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的人才招募计划,为西部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然而,有关刊物组织的一项“西部志愿者生存状况研究”调研显示,部分志愿者选择了中途离开。(《南风窗》2月25日)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们把“有理想”作为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大力提倡。有关部门更是善于用各种各样的“理想”,来鼓舞民众、凝聚人心。2003年共青团、教育部等部门就“西部计划”发布的一则海报,突出的主题就是“到西部去,光荣与梦想”,试图告诉学子们毕业后去西部是实现自我理想的重要途径。显然,追寻自己的理想,也正是许多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不辞艰苦奔赴西部的原因,是很多西部志愿者最初加入的动机。
然而,一些志愿者因为“理想失望”而中途离开。说明实现理想本身往往是艰难困苦的过程,个人的努力和能力也是关键的因素之一,中途离开者也未必就没有自身的责任。但是,无须讳言,以理想作为号召的“西部计划”,在实践中应该也对志愿者理想给予更多的尊重、呵护、帮助。
譬如,“西部计划”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但现实生活中,在调查范围内,除支教外,目前西部志愿者大部分留在县城各机关,到乡镇一级最基层部门工作的人员很少,尽管这原本是许多志愿者的心愿;“西部计划”要培养造就一大批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可是,当一名志愿者实名向中纪委举报自己看到的腐败现象、体现其“强烈社会责任感”时,检举信却一层层被发回当地,虽然被检举的当事人受到了警告处分,可志愿者却不能不担心遭到报复;有志愿者想发挥自己的才干,利用专业知识为当地搞亟须的规划设计,但交给领导后泥牛入海。正如新闻报道中披露,志愿者精神所遇到的行政化和官僚化困境显然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而这势必阻碍一些志愿者理想的实现。
这些,无疑提醒了“西部计划”的组织方和实施方:既然当初以理想相号召,那么,在实践中就应该更加重视、尊重、呵护每一个志愿者的理想,尽可能地消除各种行政化和官僚化的弊端,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理想,让他们的理想真正能够在西部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出果实,避免他们因为“理想失望”而中途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