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塑企必须先过法律关
遂平县招商办公室副主任刘纯对记者说,当时借着“沿海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转移”的热潮,广州南强公司来到了遂平投资,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政府也给与了一定的优惠措施。“发展至此规模,政府当然不想企业停止运营,所以一直在积极地和华强总部进行协商谈判,自去年11月份就一直在谈,但到了上个星期对方突然不想谈了”,停业转让的事已成“板上钉钉”。
一边是纳税大户的离去,一边是劳工失业留下的社会稳定隐患,遂平县政府正处于两难之中。
一份由遂平县委、县政府驻华强工作组发布的公告提出了政府对华强公司去向问题的方案:支持由原遂平华强公司总经理王红兵牵头,组织原华强公司人员及其他投资者以入股形式成立新公司,筹资购买遂平华强资产,争取成功恢复生产,政府将为新公司的成立与运作提供各种支持。新成立的公司会优先录用已于华强公司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签订《和解协议》且遵纪守法的员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于遂平县政府,最理想的情况是:遂平华强可以低价出让给新筹集的股东,全国最大塑料袋生产商的“神话”就可以延续下去,而失去工作的工人又可重新上岗。
但问题也随之出现:广州南强愿不愿意低价出让?
在遂平华强和漯河华强的大门口,都贴有设备转让的告示,“1600台吹膜机、1000多台制袋机等全部转让”。上网也可查到遂平华强、漯河华强整体转让的信息,开出的价格为2.8至3.5亿元,时间为2007年11月13日至2008年11月13日。
这个价格显然并不低,遂平县政府为此专门成立了协调小组,专门对遂平华强的去向问题进行研究协商,可见对华强事件的重视。
作为协调小组成员,徐俊彦近来“忙得很”,甚至顾不上单位的工作,除了与广州南强进行谈判,他每天都会接待想投资的商人。徐俊彦称,“限塑令”并不是“禁塑令”,虽然遂平华强有9成的产品属于被“限”范围内,但可以转型,从技术上和装备上改进都不难,“只要把塑料袋加厚即可”,“塑料袋其实比纸制品环保得多,一个袋子可以永远循环使用”,“还是很有市场的”。
徐俊彦介绍,遂平县政府一直在努力想把王红兵留下,因为王红兵有着成熟的管理经验以及完整的销售网络。据了解,遂平县驻华强工作组提出的方案正在进行中,目前王红兵及同伴正在筹资准备做一家新公司,生产加厚、可降解环保型的塑料袋,徐俊彦也在四处游说,希望有人集资入股。
同时,广州南强总经理陈殿成也表示,可以把遂平华强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原主管人员,但先要解决员工的劳资纠纷问题。陈殿成主张通过仲裁、法律途径解决,这样不会留下任何遗留问题。
这样,新的问题又将出现:若按照仲裁、诉讼途径解决,将会耗去很长的时间和精力,工人们眼前最迫切的事是谋求新工作,谁也不想把时间耗在此,但又不甘心就此签订《和解协议》。政府为此事也大伤脑筋,一方面积极推荐工人到其他厂子就业,另一方面也一直在和华强总部沟通,希望解决员工的诉求。
而农民工们已经等不及了:
肖领下定决心不再到工厂门口闲逛,他向记者说以后他也将是北京浩大农民工群体中的一员;
郑建华同肖领所去的方向相反,“南下去广州”,“纵然累些,常年回不了家,也要挣钱养家糊口”;
唐庆华依然在坚持,和他站在一起的多是工龄10年以上的工人,虽然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妥协”,有时唐的脸上也会闪过犹豫不决的神情,但“将维权进行到底,争取尽快解决”还是他目前不变的想法。
曾是漯河华强员工维权小组成员的候长义对记者说:“维权小组已经解散了,大家谁也不想等,签了《和解协议》后,为了生计已经各奔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