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全国政协委员吴明:简单谈公益 并不能解决真正问题
2008年03月14日 08:58:0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本色,是否能彻底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现状?为公众服务的同时,公立医院如何平衡“公益”与“效益”之间的矛盾?昨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陈海啸,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虎峰等三位医疗业内专业人士做客本报网站,就公立医院公益性改革展开观点交锋。 本次医改方案,“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是最大变化之一。方案出台后,不少人表示出担忧,认为突出“公益”,医院须放弃“效益”,但不兼顾“效益”,医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新一轮医改难以达到预期的“公益”效果。 三人坦言,公立医院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中游离已久,确有“单纯逐利,让老百姓花了冤枉钱”等不合理现象。但是,公立医院是否该回归公益性本色?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王虎峰认为,是否“公益”并不是医改的关键症结,改革开放三十年,公立医院始终没找到该走的路,“简单谈公益,并不能解决真正问题”。吴明认为,“看病难、看病贵”首先是社会保障问题,“再富裕的国家,如果老百姓自费看病,也有相当比例的人看不起”。 吴明、陈海啸两人都认为,回归公益,医院并不应完全放弃对利润的追求。陈海啸表示,目前,如果没有赢利性结余,单凭政府财政投入,公立医院难以为继;吴明说,公立医院通过正常渠道、提供适宜服务、赚取适度利润,“没有问题”,如果公立医院被拖垮了,伤害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更无法兑现政府的公益性目标。 陈海啸表示,政府应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织一张无形的网,公示所有医疗网点的医疗效果,医院、医生才会有压力,不会因“效益”淡化“公益”。但吴明认为,评估医院缺乏实际可操作性,平衡“公益”与“效益”,更好的办法应该是政府代百姓购买“服务”,政府投资不能直接划入医院账户,“钱在政府手里,谁的服务好、费用低,就买谁的。这就对医院形成了一种激励机制”。 ■ 圆桌访谈 焦点1 回归公益性,能否彻底解决“看病贵”? 吴明:老百姓需要的部分基本医疗服务和需要医院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一些医院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不愿提供,影响到公立医院特殊公益性的实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责任没有到位。政府应给予财力支持,医院的特殊公益性才能实现。看不起病首先是保障问题。再富裕的国家,如果老百姓自费看病,也有相当比例的人看不起。所以,解决看病贵首先要建立保障制度。另一方面医院过度提供服务带来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背离了公立医院的一般公益性。因此,还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使医生出于医学目的为患者提供改善健康最适宜的服务。 陈海啸:卫生部等国家部门出台的医改政策,一直以病人为中心,但实际运行中总有偏离。以台州医院为例,政府的全年财政支出,只相当于医院业务收入的0.1%.政府投入不够,但医院要生存、要发展。一般认为,GDP人均超过三千美元,健康需求就会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现在中国老百姓的医疗需求上升很快,可医院投入严重不足。事实证明,通过市场这个无形的手调节医疗领域的问题,行不通,医学领域专业性非常强。 王虎峰:所谓的公益性只是一个制度表现,并没有触及根子上存在的问题。现在的公立医院未必缺乏公益性。改革开放三十年,对于非赢利性的医院,始终没有探索出管理体系和法律建构。简单地谈公益性,并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吴明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焦点2 公益化后,公立医院是否不再以赢利为目标? 陈海啸:今天医院必须在效益和公平之间寻求平衡,过去更多考虑的是效益问题,现在把公平摆在更高的位置。但如果医院没有赢利结余,不可能维持下去。台州医院一年需要服务230万病人,而国家财政投入只有70万元,这70万元仅够支付离退休职工医保以外的三个月补助金。 吴明:医院首先要维持简单再生产,然后还需要拿出一部分利润来发展。不管资金来自哪儿,医院提供服务的成本应该得到补偿,否则,医院维持不下去了,老百姓的利益也不能实现。现在一说医院有了利润就谈虎色变,好像要出问题。如果医院通过正常渠道,提供老百姓最需要的适宜的服务,而不是过度的服务,获得适度利润,没有什么问题。那些赢利性医院不愿意提供,但老百姓又需要的服务,就需要公立医院做,但不能让公立医院亏本做,如果医院搞垮了,也影响到老百姓利益。(陈海啸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台州医院院长) 焦点3 在公益体制下,如何充分激发医生的主观能动性? 陈海啸:可以建立综合评估体系,对医院评估很难,但必须做。要打破国有医院之间的壁垒,首先要分出哪个好哪个差,所以要公布评估信息,政府可以根据公布的成绩,给医院配置相应的资源,再扩大优质资源空间,淘汰劣质资源,这样就能一碗水端平。例如美国整个国家拥有一个大型数据库,实时监控所有医疗资源。 吴明:如果没有对医院形成有效激励,医院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医生的积极性降低,服务水平不一定高,甚至对病人推诿。这种情况下,老百姓的利益还是没有保障,公益性还是无法实现。确实应该加强评估,但现实中评估很难达到预期目标。为了自身利益,医院会不会提供所有真实的信息?政府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评估医院,谁来监督政府的行为?在中国情法结合处理事务的方式,很容易导致凭关系配置资源。政府可以把资金投到保险领域,也可以通过代表老百姓购买服务的方式,而不是直接投到医院。这样就形成一种激励,因为钱在政府手里面,谁提供的服务好,谁的费用低,保险或政府就购买谁的服务,医院自然有动力提高效率,对自己的行为也会有所约束。 王虎峰:应采取疏导政策,简单的堵或逼,不足以解决问题。医疗是一个特殊行业,医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患者就是处在被动地位,很难想像靠一种制度把他们全部控制住,恰恰相反,搞不好会带来很严重的副作用。医院首先应该有科学合理的制度,其次应该推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培养医疗管理人才。现在面临的任务是应该有一个规划,一步步来。(王虎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焦点4 药监局并入大卫生部,将给公立医院带来哪些变化? 吴明:现在国家政策导向始终在控制药的问题,政府如此关注这个问题,不可能说药价没下去这边又上来了,现在基本不会发生这种问题。 陈海啸:卫生部曾经通报过,前年医院从药上得到的利益,实际上每张处方只有10元钱。假如每张处方挂号费能够增加10元钱,或者处方费增加10元钱,那么所有的药的收入,医院可以全部都不要。可现实中这个环节已经乱了,大家都在骂医院贵,但其实这个利益在一个很长的链条上,药品的供销链就像一个无形的洞。总体来说,药品单价下降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卫生部和药监局合并了,可基层医院医和药还是要分开。简单来讲,医药要分家,好像医跟药要完全脱开,其实是脱不开的,药是医生的武器,医药天生是一家人。 王虎峰:以为以药养医了,所以医药分开,可恰恰因为,“以药养医”并不是“医药分开”的关键症结,所以又要医药合并,其实是不断地在医药分和开里纠缠。(记者 张健康 王姝 钱昊平)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