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清明和十月初一,这条路上就挤满了车,喇叭声能整整吵你一天。”家住太原市郝庄的赵大爷指着自家门前的马路说。顺着赵大爷的手势沿马路往上走,是一家陵园。在路上挤作一团的,是那些前来祭奠的人。
“为什么不多设几家,方便于民?本来很严肃的事情,这么折腾半天,心情都没了。”赵大爷始终想不明白,多少年了,为什么太原市只有那么几家墓园?
本质上,殡葬业与交通、水电、学校和医院一样,有公共属性,机构由民政部门审批和管理。以太原市为例,有双塔烈士陵园、仙居园、龙山墓园等8家主要墓园。由于这些墓园大都位于城市的周边区域,每逢祭奠高峰期,交通、安全、服务等方面带来的问题,便立刻凸显出来。
尽管太原市民政局局长任德胜公开表示,政府部门将加快殡葬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以满足群众的需要,并作为2008年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但欲打开困局,却始终是杯水车薪。
有数据显示,我国殡葬业每年有164亿元的巨大市场。如果再算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殡葬业的销售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
有报道称,大多数骨灰盒的成本只有几十元,但有的利润率竟高达2000%;诸如运尸费、抬尸费、火化费、取灰费、火袋费等名目繁多殡葬业的“特用名词”,让整个殡葬业赚得盆满钵溢。
这时,殡葬业开始逐渐脱离其公益性质,在人们情感的临界点打起了擦边球。2004年审计部门对南昌市殡葬管理处审计时发现,2003年该处80多名职工创收超过2000万元,除工资外发放职工奖金、福利477万元,人均约5.6万元,是全省城镇职工的人均收入的8倍。消息传出,众皆哗然,原本是公益事业的殡葬业第一次被冠以“暴利”的恶名。
目前,大多公营殡葬单位只是退出利润相对较低的领域,比如殡仪服务和花圈等殡仪商品销售。但有业内人士称,即使完全退出骨灰盒市场,尚有利润更高的公墓项目。以太原为例,目前太原市墓园的墓葬的价格从2000元到数万元不等,一些墓园推出的豪华墓型,每座价格高达30万元。
问题在于,有关部门未能及时有效地干预,甚至表示了默许的态度。殡葬业市场一度混乱,成为暴利行业。
我国在殡葬体制改革方面,近年来做了很多工作,对殡葬市场也有所放开。然而,相当数量的地方民政部门将“准入审批权”转化为“经营独占权”,使得殡葬业的垄断坚冰仍未打破。殡葬业还是垄断经营,其格局依然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要求降低殡葬费用的呼声不绝于耳。百姓对这一行业的愤怒之声也越来越高,并直呼“死不起”。
暴利的根源,在于垄断经营。只有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打破垄断。作为市场的发展的规律,这句话放在殡葬业同样有着其极为深刻的意义。
如此,似乎改变殡葬垄断性质会是解决问题的拐点。上世纪90年代后期,民营资本的介入,只从表面上打破了垄断,但由于多年的“积累”,整个行业需要理顺的地方还有很多。有分析认为,现有殡葬管理体制既缺位又越位,才是造成殡葬暴利的元凶。
在今年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尽快出台殡葬法来真正规范殡葬业,荡涤暴利。当前需要尽快对殡葬业进行立法,以防止殡葬垄断的出现。立法既要有权威性、指导性,又要防止“部门立法”之弊端。只有这样,眼下殡葬乱象方有澄明的希望,殡葬暴利也才有可能荡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