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萌:现在多数的家属会选择把自己家里亡故的人是用保存骨灰的方式,或者是土葬骨灰这样的方式,如果是用这样的方式坚持下去,我们的空间,我们的土地还能不能够提供应该有的这种供应?
窦玉沛:应该说我们作为公墓,特别是骨灰寄存的设施,保证供应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因为我们殡葬改革的出发点是节约殡葬用地,所以说我们在这方面应该在占地的大小,我们都是有严格限制的,比如说我们规定埋葬骨灰的单人和双人墓穴的,不能超过一平方米,埋葬遗体单人的不能超过四平方米,双人的不能超过六平方米。另外骨灰寄存的这种设施,比如说骨灰楼、骨灰墙、骨灰塔,这个寄存量是非常大的,这个不会出现这方面的短缺。
李小萌:我听到一篇媒体报导说,为了迎接第一个公众假期的清明节,很多地方都组织了活动,这些组织的活动能起到怎么样的作用,您听到一些什么样活动吗?
王国华:我听到一些,比方说我上个星期在湖北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也有几家民政单位的、公墓单位的参加,有的是带领高校的学生到烈士陵园去进行祭拜,甚至有的到红十字会捐献遗体的人进行祭拜,有的还是把外面的农民工组织起来,他虽然不能回家,他也有过清明的权利,向他的家乡的方向鞠三躬,倒一杯清酒,这样就给农民工一个归属感,心灵的一个归属感,我觉得这些形式非常好,而且这些形式做起来既很庄严,又不落俗套,又不走形式,满足了一种心灵的需求。
李小萌:能不能避免这种组织起来的活动流于形式?
王国华:这个就是要讨论的问题,实际上古代的清明节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由于五四运动以来,新文化运动以来,对有些东西一概地把它作为四旧都扫掉了,有些做法现在看来是要纠正,要回归它,实际上这里头就牵扯到一个文化的问题,这种民俗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凝结,这里头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想一个公众活动,它不流于形式,三个要素,一个能够极好地表达参与者的心愿、意愿,像我们政府把它作为公众节日,我们窦部长为了这个节日,民政部做了很多工作,应该说民政部在这方面是做了一个,让全国人民拍手称快的一个工作。另外一个我觉得要有参与的意义,有些活动流于形式,大家都不乐意去参与,那个参与的意识就是组织者要赋予这个可参与的一种内容。第三个在形式上也不能太古板,要跟现在的活动能够结合在一起。
窦玉沛:刚才王教授说了在祭扫这方面丰富多彩的活动,实际上我们也注意到,国家有关部门为了推进清明节回归它原来的本意,是一个多元的节日,比如说文化部等单位,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还有一些诗词方面的创作比赛活动,还有的地方举办清明文艺晚会等等,我想可能今年因为是第一个法定假日,各方面都在推动清明节活动的丰富多彩,不能把它单纯地变成了一个扫墓的节日。
李小萌:是不是也因为这是第一个节日,所以各个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接下来的下一个第二、第三个是不是这种组织的东西也会少了?自发的会更多?
窦玉沛:我想会更多、更好,因为第一个我们没有经验,比如说我们民政部今年为什么要成立办公室,设立观察点,一方面为了掌握情况,了解信息,同时我们就为今后建立长效机制,丰富和完善今后的活动内容,提供依据。
王国华:这个很有意思,他这个说丰富节目内容是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现在太单调,就知道一个扫墓,其实古代的清明节是丰富多彩,内容庞杂,当然也有很健康的,也有一些不好的,我们要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打一个很显然的例子,在一千多年前,有一幅画叫清明上河图,这是北宋汴梁都城的,那一幅画里头就是清明时节,画了815个人物,画了一百多个牲畜,画了三十多条船,那里面可以看到那个社会的安祥,那个社会的和谐,我们把过去的清明做了一个归纳,大概是五大类,祭扫是一个方面,可能还有一方面就是踏青旅游,亲近自然,杜牧不是写了诗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他就是写的人们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第三,就是旅游,就是娱乐,过去的宫女是荡秋千,民间放风筝,过去有很多斗鸡、斗狗、蹴鞠,就是早期足球、马球,这些活动不一定都是政府组织的,它有社区,家族和乡族组织起来。所以我觉得部长说的,将来这个活动一定是更丰富,更多样,但是条件是,我们清明节不能看成是民政部的节日和民政局的节日,应该是全社会的节日,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宝库的话,它是一个民俗的宝库,我觉得我们会准确地、全面地来传播古代清明的原本文化的精髓,这些东西我觉得更重要就是窦部长说的,要鼓励社会各界,尤其是传媒和研究机构,把我们的传承文化、传统文化的精华挖掘出来,通过教材,还有我看到古代的很多到清明的时候,每一个地区要讲授这个地区有那些名人,他们一直骄傲的先贤编成乡土教材,如果我们要到清明节,说上半天学也好,颂一颂我们家乡的名人,这个文化就传承下来了,它通过人的形式就传承下来了,待会儿我们可以讨论,还有很多形式可以作为清明节丰富这个节日,既是一个经济清明,又是一个文化清明,其实还是一个历史传承的清明,这样节目内容就丰富多彩了。
李小萌:像现在清明节的时候,你看很多家庭多数都是家长或者是长辈他会很重视这个节日,年轻人如果家里人叫着去,听话懂事的跟着去,自发主动的就相对少,这个节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怎么能够保证?
王国华:这就像教育一样,教育总是老的一代教育比较年轻的一代,年轻一代再教育比较年轻一代,我们就说现在的年轻人,正因为他不懂,所以我们年纪大一点的人有这个义务和责任,把这个经验教给他。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传媒,我们的政府也应该保护清明,爱护清明,不要动不动就说清明端午就是过去封资修的东西,这个实际是错误的,爱护它等于爱护我们的祖宗传统,爱护它等于把我们的传统传承下来了。
窦玉沛:主要是从缅怀先人,祭扫这方面的安全保障,提供服务,倡导文明做起的,我想再讲讲可能跟刚才你说那个习俗,习俗改革有关的吧,这方面的情况,实际上我们50多年推行殡葬改革,这个先进的文明健康的殡葬习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我给你举几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用遗体告别来取代了发丧送葬,用我们黑纱白花取代了过去的披麻戴孝,用我们的花圈挽联,也取代了过去那些纸扎、纸人、纸马,用我们鸣放一曲哀乐代替了吹吹打打和鸣放鞭炮,像这些习俗在我们不经意间就在逐渐地形成了时尚,在大中城市现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正在向广大农村推广。所以习俗改革,我认为有一个先立后破的过程,如果先给它破了,可能没有新的出现,出现真空的时候,那是不得人心的,但是我们有一种先进的东西来取代它,这逐步地被人们来接受。再比如说在祭扫方面,我们现在用鲜花、音乐、祭文、种树来取代那些焚烧、烧纸化钱,焚香放鞭炮等等这些,至少说是不环保的这些陈旧的风俗,这样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所以说我们想通过清明节,应该进一步地依靠群众,然后创造更丰富多彩的既能够缅怀先人,又能够教育我们,使我们自身和我们的后代能够受到教育的,更加文明健康、环保的这种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