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县委书记称北川428名干部遇难(图)
2008年05月31日 07:35:2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重建北川 “听说我们可能会在安昌建城,当地老百姓很欢迎” 记者:这么多受灾百姓,有没有一些初步的安置方案? 宋明:我们把受灾群众分为三类,一是那些农村中房屋、田地遭到破坏,根本无法继续生存的,可能需要外迁,我们的对口支援省山东省已经表示,愿意划出专门的地方来接收我们的移民;二是城镇里面房屋垮塌的居民,我们建设板房,初步也就是在我们脚下的擂鼓镇这块空地,这是我们最大的一块空地了,大概有10万平方米,作为一个过渡期;三是那些房子虽然倒塌,但生产条件还具备的农民,就地安置恢复生产。 记者:关于北川县城的去向,很多人都关心,譬如是否保留这个县,保留这个县后的新地址应该在哪等等。您是怎么想的? 宋明:北川是全国最后一个获批的羌族自治县,我从2005年9月10日上任以来,一直特别重视羌民族文化的修复工作,地震前有9.6万羌族人,占了人口数量的56%,保留北川对于保护羌族文化来说,非常重要。 北川的老县城,肯定不能要了,那里刚好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而且县城两边都是陡峭的山,这次地震中也是横波波峰和波谷最剧烈的地方,破坏太大了,不适合作为一个城镇存在。不过,以后要选在哪里,肯定需要省里作重新行政区划调整,一切还在等待当中。当前的重点还是避免地震后的险情发生,重建的话题还有点为时过早。 记者:有没有意向中的选址? 宋明:专家组已经在开始调查了,初步的选址,定在永安、安昌、桑枣一带,有专家提出,安昌和黄土之间的板凳桥,一个很小的地方,适合作为县城所在地。 记者:选址的原则是什么? 宋明:一是得保证安全,二要能够提供足够大的空间,这个空间不仅是群众居住的空间,还得能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大的预留地。其实我们历史上有过搬迁县城地址的,但当时没有办法进行做到科学决策。 记者:什么时候有过搬迁县城? 宋明:上个世纪50年代的时候,有老干部说是为了防止反动派的攻击,县城匆匆由余里镇搬到了现在的曲山镇,那时候太匆忙了,没办法做到科学决策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也多次提过搬迁县城,但是,因为北川作为一个省级的贫困县,一直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搬迁所以就搁置了下来。 记者:现在北川的临时办事处设在了安县的安昌,这种普通人看来是“北川抢安县地盘”的举措,当地老百姓如何反应? 宋明:也没有周全的调查。办事处挂牌的时候,我去了安昌,在那里理发,老百姓把我认出来了。听说了我们可能会在安昌建城,当地老百姓很欢迎。安昌是安县的老县城所在地,自从失去县城地位后,区域经济发展失去了一些机会,好几个人告诉我说,要是北川把县城安在安昌,他们以后的就业、住房等条件会很好。 记者:对于新建后的县城,有什么规划? 宋明:肯定要比原来的县城要好。尤其是建筑物的安全性方面,我们要科学评估可能遭遇的地震烈度,建设高标准的抗震建筑,尤其是学校。不过,也得视我们的实际情况而定,不能超乎现实条件的制约。山东省对我们的帮助很大,他们的省领导甚至亲口告诉我说:你们要什么我们就给什么,会举全山东之力支援北川,我们很感动。 记者:当前重建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宋明:道路,道路不通,一切都无法谈。现在有60公里的主干道完全毁坏,我们正在努力打通这条路,北川境内的40公里我们在掘进,从茂县往我们这个方向的20公里,也在掘进,我们的瞿永安副县长就是去协调这个事情了。 反思地震 “地震监测的仪器,就设在我们县委,事先没有任何反应。” 记者:可否谈谈北川这次地震后受到的经济打击? 宋明:北川的经济发展在地震前已经走上了快车道。我们依靠山区的矿产、旅游、水电等资源,实现了GDP的翻番,成就很大。那些山上(手指着附近的高山)的石头是石灰石,以前就是用来做水泥,后来我们提高了附加值,加工板材,这个石灰石比大理石好,没有放射性,而且具有高贵的米黄色,被称之为“西羌王之米黄”,原来一座矿山也就几十万元的产值,经过这种调整,一下子变成了七八百万元。 我们计划在唐家山堰塞湖附近建一个水电站,装机容量15万千万。省投资公司已经组织了8家公司投资,静态投资都有24亿元,每年税收5000~6000万元,7000人的移民我们都做好了。我们种植的药材、高山野菜,也是农民们创收的重要来源。但是,这一切,一场几十秒的地震,就把一切全毁了。这是一场非常毁灭性的打击。 记者:北川地震博物馆的想法是怎么来的? 宋明:当时温总理来北川察看灾情,我当时在场,马凯秘书长提议建个地震博物馆遗址,总理也表示支持。温总理说的“多难兴邦”,我的理解是大家要有忧患意识。我和一些干部聊天,都觉得这么多人的死伤,给了我们血和生命换来的一切,要把灾难变成精神财富。 记者:这次地震如果要反思的话,你会首先反思什么? 宋明:科学监测自然灾害,一定要用科学的态度,依靠科学应对自然灾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自然的认识,比发展还要重要。 记者:这次地震前有监测到什么情况吗? 宋明:没有。地震这个灾害确实很难事先监测到,地震监测的仪器,就设在我们县委,事先没有任何反应。通过上一次白什乡的例子,我觉得科学的态度对待自然,非常重要。 记者:这次灾害让整个社会齐心了很多,你觉得怎们保持下去? 宋明:是,我有感受,地震后大家特别团结。老百姓看到我们干部没有当逃兵,而是坚持工作,很相信我们,很感激干部。以后如何保持下去,我觉得不能单靠地震带来的这种效应,还得把所有的工作一步步做扎实,把大家的生活安置好,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才能持续下去。 来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
姜永涛 何涛 王燕
编辑:
吕卫星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