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瞭望》文章:地震预报的中国长征
2008年06月10日 16:10:48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还要坚守“群测群防”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鋐表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测群防”地震预报工作目前已趋于减弱、消失,这是地震预报工作的很大损失,他建议,应实质性恢复“群测群防”地震预报工作并全面增强公民对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心理承受力。 北京市地震局副局长谷永新说,国家地震部门一直要求把“三网(灾情网、宏观观测网、宣传网)一员”建设起来,就是一个人身肩三职——宏观观测员、灾情速报员、宣传员。 “但‘三网一员’的经费很多是没有的。”谷永新说,“北京市在十多年前定的标准是一人一月100元,现在都过去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个标准,物价都涨了多少倍了,好几个区县地震局都反映,希望能提高标准,现在已经没几个人愿意继续承担这个工作。” 孙士鋐告诉本刊记者,1966年邢台地震之后,地震部门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道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开展群测群防工作,在各地的乡、镇都设有测报点,农村的一些电话员、乡干部都会观察一些水井的水位变化,对一些宏观异常进行观测,然后将观测到的信息报到当地的地震部门,这些信息量是非常丰富的。 “以前这样做都是没有报酬,自愿的,现在都讲经济效益后,没有报酬的事情慢慢地就没有人再去做了。”孙士鋐说,这次汶川大地震的时候,他正在云南作调研,发现上世纪6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些群测群防工作基本上都没有了,这对于地震预报工作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大地震发生前的两三天作出临震预报,主要有两条重要的判定依据,一是小震活动明显的增强,水位的异常,地磁的异常等;二是出现大量的宏观异常,老鼠满街跑,动物园的老虎、狮子不吃不喝或者闹,牛马不进圈,这些大量的信息都是依靠老百姓,依靠当地农民报告的。”孙士鋐说,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地震发生的前一天,小震活动明显增强,其他宏观异常被观测出来了,群测群防实际上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正是这次成功预测,奠定了中国临震预报的世界领先地位。 专家表示,目前公众对地震的心理承受力很低,非常容易因自身的慌乱导致人身财产的损失,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必须通过群测群防,加强公众在地震方面的一些必要的自救、预防的科普教育。 谷永新说,从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来说,虽然这几年和自己比有进步,但对突发事件的防御并没有深入到老百姓的意识里面去,尤其是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我们现在的苦恼是,想宣传,但不敢大张旗鼓地宣传,稍一宣传,市民就以为要地震了,更加不敢随便组织演习。”谷永新说,理想状态下,对防震减灾的宣传、演习本来应该形成一种常态,但现实状况是,连“地震局”都变成了敏感词汇,似乎一出现就能带来某种程度的恐慌。 谷永新说,自从非典以后北京专门成立了北京市应急委员会,下面设了13个专项指挥部,北京市地震应急指挥部是其中一个,这说明北京市已经意识到对突发事件处置的重要性,对地震还是比较重视,但对公众的宣传方面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影响较大的宣传基地。 “几年前,中国地震局在香山建了一个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但很小,也没多少人知道。”谷永新透露说,北京市正准备建设一个防震减灾中心,其中要拿出2000多平方米做科普宣传,他建议建成一个像北京科技馆那样具有实践性的公共馆,“至少要多几个‘震动台’,让每一位公民都能有兴趣带孩子去体验各级别的地震,形成良好的心理承受力。” 据了解,日本这类的“公共安全馆”很多,日本的民众几乎都通过模拟多次亲身体验过,体验过地震是怎么回事,所以当大地震来临时,往往能够较冷静地应对,及时展开自救互救。 据谷永新介绍,目前北京市各区县的宣传工作,主要都是编写材料、发放小册子。“也有很多学校会自发地请地震局的专家去办讲座,做一些很小的演习。” 谷永新认为,这样的形式可以形成一种常态,建立制度,让防震演习像一种“课程”那样认真实施,“可以半年一次,在学校、工厂、工地、社区甚至各单位,尤其是我国的多震区更应该有计划地坚持实施,只靠发放资料、看展板是无法实际掌握自救技能的。”(记者张淼淼李志勇) 来源:
《瞭望》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