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着汶川县7万余受灾群众的各紧急避险安置点,目前正抓紧完善各项设施,以便使避险群众住得更为舒适。
汛期即将到来,为了防范次生灾害威胁,汶川县从15日至18日将7.2万余名处在次生灾害极度危险地带的群众紧急转移避险。由于转移采取的是“边撤退,边安置;先入住,后完善”,因此各安置点的设施还不完善。
记者18日在该县最大的安置点——绵虒镇板桥村安置点采访时看见,这里已经搭建好了1000多顶帐篷,居住着5000多名转移群众。当时,板桥村安置点正在建设厕所,并进行通水、通电施工,群众的用电依靠发电机、饮水依靠集中供水,生活还有些不便。
22日,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向世茂向记者介绍,目前,全县40余个安置点都已经建设好了符合卫生防疫规范的厕所,一些安置点已经通电,其他的安置点则正在进行紧张的通水、通电施工,力争近期内能让百姓用上水和电。目前,没有通水电的安置点仍实行发电机供电、送水车集中送水。
“我们这里有群众开起了面店,还有两个理发店也开业了,生活气息越来越浓了。”居住在板桥村安置点的刘俊22日通过电话告诉记者。
据向世茂介绍,目前,汶川县各安置点都已建起了医疗室和警务室,并已投入使用。为了确保避险群众的健康,各安置点都配备了专业的卫生及防疫人员,对灾民实行免费的医疗救治,此外,汶川县还派出专业人员对安置点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传染病防治、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监督。
针对群众关心的火灾隐患问题,各安置点目前严格执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集中安置区的消防安全,认真开展安置区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规范用火用电用气,杜绝私拉乱接电器线路和违章用火用气。已给集中安置点配置消防设施设备1500套,并设置了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居民烧柴做饭采取集中设灶生活,预留防火通道等措施。
向世茂说,虽然避险安置点只是暂时性的,但其管理仍要按照小区化标准执行。安置点实行村民自治,目前,由各村村民组成的联合巡防队、消防队、防疫队等已组建,并正配合专业治安、防疫、消防人士在各安置点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