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海论坛人口学家探讨现行生育政策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汶川地震灾害中,出现较多未成年独生子女遇难的情况,不禁惹人担忧:失去唯一孩子的父母们,如何寄托他们对未来生活的希望?我国计划生育政策会否因此出现松动的可能?此前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各界对现行生育政策的争论就一直不绝于耳,日前,在复旦大学举行的2008年上海论坛上,人口学家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些学者对国家有关机构每年颁布的人口统计数据表示质疑。据官方统计,2004年以来,我国生育率又出现回升,而据学界一些小规模调查显示,近几年来,由于性别选择流产、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竞争效应等抑制生育因素,生育率实际呈下降趋势。
另外,不少专家也认为,要改变目前低生育水平所带来的一些问题,生育政策并不再是决定因素。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曾在去年底对江苏省进行了生育意愿调查,所长郑真真在论坛上发言指出,通过对江苏6个县近2万个样本的问卷调查,发现新一代妇女生育观念发生了极大转变,呈现了孩子中心弱化、理智性等特点,满足精神需求是他们生育孩子的最主要动因。独生子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是1.45。目前统计得到的生育现状是,这些符合生育优惠政策可生两个孩子的夫妇中,有90.1%拥有一个孩子,只有4.4%选择生两个孩子,可见总体意愿生育水平很低。她同时认为,不要把计划生育和控制人口简单地画上等号,“是不是控制人口的结束,就要终止计划生育,现在还不好说”。
也有专家提出不同看法。南京大学社会系教授陈友华把计划生育政策比作萧何,“成也由它,败也由它”。他表示,全国各个地区已面临或即将面临低生育率与出生人数的不足所引发的一系列新的人口问题。他特别指出,上海等大城市面临的低生育率导致的人口问题,只是由于大量人口迁入与流入,而没有充分暴露。
专家们在交流中达成的共识是,低生育率已造成未来人口总量下降,这是不可避免的,由此产生的人口年龄变化也是迅速的。美国加州大学社会学系王丰教授指出,估计到2043年左右,中国的中位年龄会达到48岁,也就是说,有一半人在48岁以上,每4个人里,就会有一个是65岁以上老人,人口老化程度急剧增大。而因此产生的老龄化加速,会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也会使经济结构产生变化,比如交通方式、居住模式、医疗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