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96.6%公众认为“监考不监”社会比考场更常见
2008年07月11日 07:55:15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当时我是监考一场期末考试。一个坐在第三排的女生不停摆弄她好看的指甲,后来我发现她只为了看手心的答案;之后她又不停调整T恤里的胸罩肩带,我发现她是为了看小纸条儿。” “本来我想就算了,可那女生眼睛不停地瞟啊瞟,心虚的目光弄得我也心虚起来,真怕她给另一个老师发现,我只好走过去叩桌子让她注意些。” 在北京某高校当老师的小郭,不久前和一个学生谈起这次监考经历,没想到学生说“这有什么,不会作弊怎么当大学生?” 刚刚过去不久的甘肃天水高考替考事件与湖南耒阳高考作弊案件,使得“作弊”又一次成为今年夏天的“热门”关键词。当我们将目光聚焦在作弊考生身上之时,是否想过,一些考试中形同虚设的监考人员也是作弊成风的“帮凶”?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查中心通过北京益派市场咨询有限公司对3509名公众开展一项调查,结果显示,52.7%的人认为大多数监考人员的监考力度“比较严”,但仍有接近三成(29.1%)的人认为“比较松”,3.7%的人认为考试监考“很松”。 “我得为师弟师妹们着想一下” 考场上的监考人员都在干什么?调查显示,56.1%的人见过监考人员“看书看报”,56.0%的人发现监考人员“聊天”,47.2%的人看见他们“不时离开考场”,17.6%的人见过监考人员“在睡觉”。 “在一科比较难的期末考试上,为了顺利通过,大家小动作不少。我们老师实在‘忍无可忍’了,突然大声说,‘够80分就算了,别太厉害。’”刚毕业不久的英语系学生小邬跟记者笑谈自己遇到的“监考不监”情况。 北京某高校中文专业的冯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在大学考试中很正常,“曾经有一堂专业课考试,考前就有很多人把知识点用铅笔写在课桌上。没想到这次监考上面抓得比较严,课桌也要保持干净,学校会抽查。监考老师是我们的辅导员,他一听到这个消息,在考前十几分钟就赶到考场,大家一听就傻了,赶紧擦掉,但大多数人都没有橡皮。我们‘可爱’的辅导员不知从哪儿借来一堆橡皮擦,让同学们躲过了这一‘劫’。” “监考不监”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44.7%的人认为监考人员“不愿意得罪人”,44.1%的人觉得是“考生作弊被抓影响其所在院系的声誉”,38.3%的人认为监考人员“没有意识到监考是自己应该行使的职责”,还有26.1%的人指出是“作弊太普遍,众怒难犯”。 “读了这么多年书,终于当了一回监考老师,感觉真是太不一样了。”天津某高校硕士在读研究生小王说,由于期末考试都集中在一周之内,监考费也不高,所以老师们都不愿意去监考,像小王这样的在读研究生便被叫去“充数”。 “以前当考生的时候都是写得不亦乐乎,总觉得时间不够,现在当监考老师才发现时间过得太慢了。走动多了怕影响师弟师妹们答题,不走自己又犯困打哈欠,只能小声地和主监考老师聊聊天了。”小王这样总结自己的第一次监考经历。 “都是过来人,谁没有个犯错的时候。我监考的几场没有发现作弊现象,即使发现了我也就是提醒一下,毕竟学校的规定太残酷了,抓着就开除。我得为师弟师妹们着想一下。”对于“监考不监”现象,小王觉得挺理解。他还笑称,“现在想想才明白,原来我们以前也是在老师和师兄师姐的保护下走过来的。” 96.6%公众认为“监考不监”现象社会比考场更常见 除了考场,我们的社会在其他领域,是否也存在这种“监考不监”现象?本次调查显示,96.6%的人见过此类现象,其中58.5%的人认为类似的现象“经常存在”。对于具体领域,公众给出的排序如下: 环境污染监督(70.3%) 工程质量验收(69.9%) 食品药品安全检查(69.0%) 治安监督(59.4%) 厂矿安全生产监督(55.7%) 司法监督(51.9%) 网络监管(47.8%) 交通指挥(38.7%) 体育比赛(30.2%) 从军校出来后,小何回家乡当了一名治安巡警。在基层磨炼了两年后,他深切地感受到,社会上的“监考不监”比学校里复杂多了!“晚上巡逻时尽量不去惹那些酒吧和歌厅的小混混。万一那些‘拼命三郎’有刀,我们在明处,他们在暗处,动起手来吃亏的肯定是我们警察。还有街头打架,打架的人可能会有些背景,甚至是巡警的亲戚朋友,这时候就会出现不公正处理。除非是重大事故,否则谁也不会较真地费大力气去调查。” 小何认为这种“监考不监”的现象不光是他们治安监督领域存在,“在交通处罚中也有随意监督、任意处罚的现象。这也不全是监督者自身的问题,很多时候往往是规章制度的漏洞造成的。比如交警抓到了逆行、超载或者违章掉头的车辆,有关规定中往往没有明确的罚款数目,只有一个大概范围,这便给交警提供了自由裁量的空间,罚多罚少完全凭他当时的意愿。” 是什么造成了社会上这种“监考不监”现象? “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各种利益关系的纠缠导致不作为;二是行为、工作本身与回报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清,监督好与监督不好没有什么区别。”南开大学传播学系刘畅教授说。 调查中,68.9%的人表示是因为“监管人自身责任意识薄弱”而导致此种现象,59.8%的人确信其中“存在不正当交易,故意放纵”。其他原因依次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得罪人”(50.3%),“公平守信的道德底线失守”(47.9%),“没意识到监管不监不管,是违法乱纪(渎职)行为”(39.9%)。 “监考本来是为了保证公平,却反过来造成了不公平。”在刘畅看来,“监考不监”的问题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对于道德、人情与制度、公平的关系认识不清的问题。 刘畅说,要解决“监考不监”的问题,“首先要注意各项制度建设,为‘社会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其次要设置职业道德底线,加强敬业精神;另外,还应该对各类监督行为进行相应的奖惩,哪怕是精神鼓励或口头表扬。” 调查显示,68.7%的人建议“加强对监管人员的责任感教育”,67.3%认为“需要全社会提高公平意识和道德水准”,接下来依次是:制定更为可行的监管条例(64.9%),加强对监管人员的监督(64.6%),坚持利益相关人或内部人回避监督的原则(62.1%)。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