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中科院研究员张信宝认为异地重建是“逃跑主义”的过激言辞以及其信口开河的说法激怒了汶川灾民,汶川灾民打算凑钱租车去成都接这位专家住几天帐篷,“让他过过我们的日子”。
网友“松榆轩主”昨日发博文提到,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信宝认为异地重建是“逃跑主义”的过激言辞以及其信口开河的说法激怒了汶川灾民,汶川灾民打算凑钱租车去成都接这位专家住几天帐篷,“让他过过我们的日子”。
“松榆轩主”写道:“汶川人在酷暑之际已住了两个多月密如蜂巢的帐篷,直到7月5日自来水才通到帐篷区,现在正常的电力仍未恢复,而国家救助的三个月期限已迅速逼近,但居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久,甚至连汶川县委、县政府也不知道还要熬多久,因为县城重建方案定不了案,全县的重建规范也就难以出台。”
这个帖子认为:“汶川县城如何重建,政府决策会尊重专家意见,特别是尊重立足科学与现实的专家的意见,但对事关人民生产生活的紧迫需求的决策,也必须从速从快作出决定,以解民于倒悬。”
对于是否异地重建,网友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网友“七楼的牛”说:“什么专家?他去看看那是个什么地方!我在汶川呆过,现在那地方根本不适合居住了。什么叫以人为本?在都江堰边上难道就找不出一个地方安置汶川人吗?”
“人在宇宙中生在地球上,实在太渺小。胜天之说只能是狂人之语。”网友“大白杨”说:“真希望这些人说话的时候能多一些亲身体验,而不是我想、我认为之类的!”
部分网友表示不能理解异地重建的说辞。“那么一大片土地,丢弃了不成?”网友“蓝蓝的天”质疑道,“再说我国境内,不易居住的地方并不是一处,受各种灾难的地方也不止一处,又如何一走了之?”
不管最后选址何处,网友们大多表示应早做决定。网友“西风”表示:“重建要快!灾民不易!如果磨磨蹭蹭,今讨论、明规划、后论证,迟迟不得动工,就是建得再好,人民照样要骂人!”
记者点评
平心而论,汶川大地震救灾还是及时有效的。汶川县城重建是大事,一子落,满盘定,是急不得的,这时专家的说法应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万万偏激不得。
--------------------------------------------------------------------------------
事件起因:
专家信口开河被网友称为“张闹闹”
7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汶川,重建的选择》,首次在媒体上披露了汶川是否异地重建的激烈交锋。在节目中,强烈反对汶川异地重建的专家是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张信宝,支持异地重建的则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尹稚教授。
在节目中,痛斥汶川异地重建是“逃跑的行为”的张信宝承认,他的判断主要是依靠卫星遥感地图,在地震后,他到汶川实地只呆了一天。“我们这种专家到山顶一看,他们底下人一介绍,我们基本就清楚了。”
而尹稚则出示了地质调查队在实地调查一个月后做出的灾害分布图,这张图与卫星遥感照片大相径庭,很多灾害点,在卫星照片上根本无法体现。而当主持人柴静追问张信宝,是否去过地质调查队发现的7个严重威胁汶川县城的灾害点时,张信宝以几乎满不在乎的口气回答:“我不知道,我没去过。”
汶川居民余永清称,电视上张信宝的态度激怒了很多村民。7月9日,一些激动的村民聚集起来,准备凑钱租车到成都,将张信宝接到汶川,“让他过过我们的日子!”
在百度贴吧“汶川县”中,也出现了指责张信宝的帖子,一些网友将其称为“张闹闹”。一名网友称:“真没想到还有这样的专家,这个所谓的专家赤裸裸地以专制学阀的面目出现在央视之中。”(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