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外国媒体关注“鸟巢”登上餐桌和纪念钞
2008年07月15日 10:42:4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7月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与部分外国记者交锋时,意外地引用了中国这句俗语。秦刚指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什么人都有,也有各种各样的噪音。有些人、有些组织以为,如果缺少了他们这些噪音,世界就不够热闹。 激烈的交锋,引来中国网民的热烈欢呼。而在北京奥运进入全面冲刺阶段的时刻,外国媒体最喜欢拿来说事儿的几个关键词也愈加清晰。 奥运直播:被渲染的争议 从两个月前开始,有关奥运直播的话题就成为外国媒体报道的焦点。 BBC是北京奥运会期间惟一拥有进入体育场馆资格的英国媒体。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BBC此前表示,如果北京奥运会期间发生“政治抗议活动”,它将如实播出。BBC重大体育赛事负责人戴夫·戈登称,BBC非常重视“负责任”地对抗议活动进行全面报道,如果24小时滚动新闻意味着只对某些活动进行报道,显然是不合适的。与此同时,更多的媒体则提出在天安门广场等标志性区域进行实时直播报道的要求。 7月10日,《华尔街日报》报道了外国广播电视公司与中国达成协议的消息:“中国对外媒奥运直播亮起绿灯”。“北京此次还一反常态,对天安门广场上的直播报道亮起了绿灯,不过对象仅限于获得奥运转播权的官方电视公司。”根据相关协议,外媒直播报道时段被安排在早上6点到10点以及晚上9点到11点。其他媒体也可以在天安门广场进行报道,但不能直播。 《华尔街日报》称,中央电视台也在周二(7月8日)确认,将对奥运会进行现场直播,而不会像其多数节目那样出现技术性延迟。 空气质量:忧虑依旧在 北京的空气,是最被西方人关注的话题之一。尽管北京已经做出了让一半机动车停驶、通过搬迁或让更多工厂停产的方式缓解空气污染,但最近出现在外国媒体上的有关报道仍然是忧心忡忡。 “奥运会参赛选手在北京污染严重的空气中,有可能产生血液流通方面的问题,从而影响他们的比赛成绩。”路透社援引专家的话称,北京混浊空气可能引发的呼吸道以及哮喘等疾病,在亚特兰大、雅典和首尔等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都发生过。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认为奥运会令中国“抢先预演减排”,但却对此提出了疑问:“在未来一段日子里,中国人将短暂地感受到健康空气的好处,他们和全世界会不会进而接受改变气候未来所必须的牺牲?”《华尔街日报》则表示,在奥运期间中国将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北京的污染问题依然十分严重”。 签证政策:无解的抱怨 阿伦是新加坡一家媒体的记者,谈到现在他最关心北京奥运会什么话题,他对《国际先驱导报》脱口而出:签证问题。 出于奥运安保的需要,中国政府承认最近收紧了发放签证政策。但这个政策,却招致国际媒体无数非议。没有换位思考,就只能是用既有的老观点来看待中国期待“平安奥运”的良苦用心。 同样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6月底的报道中认为,中国对奥运会观众欢迎“不够热烈”。“最能引起北京25万外国居民注意的是‘更严格和更严肃’的签证条例,外交部发言人说这是为了保障奥运会的安全。他们这样使外国人更难进入中国,并且在进入中国后更难留下来。” 抵制奥运:消散的政治乌云 从3月份开始,“抵制奥运”的声音一度甚嚣尘上。但显然,现在已经发生了变化。 “今年春天聚集起来的政治乌云消散了。西方主要国家领导人将在8月8日出席奥运会开幕式。萨科齐与中国国家主席会见之后也会这么做。”法国《费加罗报》认为,即将召开的奥运会首先将是一场体育盛会。《印度教徒报》则直言不讳地指出,离奥运会开幕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东道主中国已经赢得了一个重大胜利:战胜了抵制奥运的威胁。因为,“对中国持批评态度的人发起的抵制奥运会的行动不得人心”。 社会问题:聚焦另一个中国 还有一些外国媒体将目光转向了奥运之外的中国其他地区。 两名瑞士摄影师受英国《卫报》的委托,用6个月的时间驱车3万余公里纵横中国几乎全部省份,他们试图描写中国的另一张脸:悬殊的贫富差距。 曾在中国抗震救灾中发出很多报道的路透社记者吉密欧,现在继续穿行在四川地震灾区。与最初的着眼点不同,现在他更多是在关注灾区的社会问题。在绵竹市和都江堰市,他采访了因教学楼垮塌而失去子女的父母,称这些父母们最初计划通过上访制度放映问题,但7月1日,“他们似乎放弃了这个目标”。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