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沪深股市频繁出现的大起大落,在进入下半年以后有所“收敛”。这似乎是今日国内聚焦
一个标志:A股已经回落到或者接近于它在过去9个月来一直在寻找的合理估值区间。震荡筑底中,A股市场吸引力逐渐显现,一些值得把握的“结构性机会”正在悄然走近。
进入7月以来,截至25日的19个交易日里,上证综指仅在7月7日出现过4%以上的涨跌幅,涨跌幅度小于2%的交易日有11个。期间沪指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为2952点和2566点,震荡区间不足400点。
与过去几个月动辄5%以上的暴涨暴跌相比,A股市场正在显现震荡减缓、振幅减小的趋势。
银华领先策略基金拟任基金经理况群峰认为,比照2008年上市公司的预期盈利来计算,目前沪深300指数成分股的平均估值只有15倍到17倍,与市场较为低迷的2005年接近,处于“合理偏低估”的水平。对比海外市场,这个估值也与美国股市历史上的平均市盈率水平相接近。
在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孙延群看来,2008年上半年,在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前景担忧加重,企业盈利层面的预期遭遇信任危机的背景下,市场估值伴随着指数的下跌大幅回归,A股的静态市盈率已经接近印度等新兴市场的水平。
“A-H股”的溢价水平也成为许多机构判断A股估值的指标之一。孙延群认为,目前A股市场溢价率已经回落至20%左右,接近2006年底的水平,一些个股甚至出现了“A-H股”的“倒挂”,这表明A股长期投资价值已经逐步显现。“这意味着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和国际对比已经下降到合理的区间。”况群峰说。
尽管在许多机构看来,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已趋向合理,甚至出现“偏低”,但在近期国际油价大幅下挫,美国股市出现回暖迹象的背景下,A股并没能迎来预料中的持续反弹,相反还屡屡出现与周边市场背道而驰的“独跌”行情。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知名分析师桂浩明认为,这种弱势格局对A股投资者的信心形成了重大打击,但同时也促使他们进行更深刻的反思。
“经过连续的下跌之后,A股的泡沫已经被大量挤出,相当多的个股估值合理,某种程度上甚至比海外成熟市场还要低。”桂浩明说,之所以股市没有因此获得认同,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宏观经济走向认识的不明确。
全国人大财经委近日公布了对今年前5个月国家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到在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的政策的同时,要防止经济出现惯性回落和回调幅度过深,适时适度地调整政策的力度和导向。
桂浩明认为,这一报告体现了决策层对宏观经济的思考,“仔细阅读这份报告,可以澄清许多疑问,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化解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担忧”。
实际上,尽管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回归合理估值水平的A股市场仍逐渐显示出其吸引力。
“下半年中国经济减速的空间有限,无论从CPI、油价还是企业盈利,最坏的时候正在过去。”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副总监许运凯说,在监管层出台相关减持政策后,已有数十家上市公司主动设置减持锁定期,在维护市场的同时,也体现了“产业资本对于目前估值的高度认同”。
震荡筑底的A股市场甚至吸引了众多海外资本的注意力。韩国保德信投资与证券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在保德信资产运用株式会社获得中国内地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II)资格后,即将面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发行其首只基金——“保德信中国大陆股票基金”。
在许多机构眼中,震荡中的A股已经开始显现诱人的“结构性机会”。
英国施罗德集团全球和国际股票部主管维珍妮·麦森纽表示,一些定价合理、成长性良好、具有比较竞争优势的公司,可能会因为短期内看不到发展前景而被市场“错杀”。“与整体大牛市相比,‘结构性机会’可能不容易引起投资人的注意,但更值得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