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扁的算盘
如果将陈水扁承认海外存有巨款视为“认罪”,是一个严重误解。
事实上,陈水扁并不承认自己有洗钱犯罪行为,依然强调自己“不贪不取”。他的过错仅仅是没有如实申报选举结余款,至于将钱汇往海外,是吴淑珍背着他做的,他很晚才知情。而吴淑珍也不是要把这些钱装进私人的口袋,而是作为他卸任后为台湾从事“国际外交”和“公共事务”的经费。
至于钱的来源,吴淑珍16日在家中接受检察官讯问时表示,这笔巨款包括选举结余款、陈水扁做律师的收入、她娘家给她的嫁妆、投资理财所得。到了22日,吴淑珍又推翻了这种说法,表示所有的钱都是选举结余款,采取了与陈水扁同样的立场。
在召开记者会的第二天,陈水扁以声明稿宣布和吴淑珍一起退出民进党,原因是往海外汇款的做法“让大家失望、蒙羞”,但这同样不表示他认可了关于贪腐的指控。
22日出席一个餐会,是“密账风暴”后陈水扁的首度公开露面。他高调为自己辩护,像当初对“红衫军”的界定一样,陈水扁将这次“密账风暴”说成是“文革式的政治斗争”,是对他的政治追杀。至于以前被质疑的“台开案”“高捷案”等等弊案,陈水扁一概表示与己无关。
陈水扁说,他没有洗钱,因为“钱是干的,是不能洗,钱是干净的,是不需要洗”。
力图将贪污腐败的司法问题扭转为蓝绿对立的政治问题,是陈水扁摆脱困境的一贯做法。如今,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已经不可能再被陈水扁用这样方法操控了,绝大部分民众支持将洗钱案和其他弊案诉诸司法。
只有少数最狂热的支持者依然发出“挺扁”的声音。个别支持“台独”的团体甚至呼喊说,海外巨款其实是“台独建国运动”的金库,不能让司法审判毁了这个金库。
政治圈的潜规则
洗钱风暴震动台湾之后,引起社会最大关注的除了陈水扁本人,还有他的女儿陈幸妤。8月19日,陈幸妤在媒体追问下,言语激烈地表示,参加选举的人谁都不会如实申报选举结余款。她还指明道姓地说,包括谢长廷、苏贞昌、陈菊等民进党政治人物在选举时都曾拿过陈水扁的钱。陈幸妤的说法引起了台湾政坛的强烈波动,有评论说,民进党全党正濒临崩解的边缘。
陈幸妤究竟是情绪激动之下的失控和失言,还是有目的的表演,舆论有不同的观察和分析。更让台湾社会震惊的,是她所透露的内容。如果隐瞒选举结余款真实金额是政客无一例外的“江湖规矩”,如果民进党政治人物都拿陈水扁的钱从而都成为整个共犯结构的一部分,如果包括国民党在内的其他政党也都有一套类似的金钱政治运作模式,那才是台湾社会更大的危机。
在台湾普通民众印象里,纷繁密集的媒体报道似乎让政治人物时刻在公众的视野中活动,变得“透明”,然而这种“透明”其实是有限的。台面之下的秘密运作往往起到更本质的决定作用,包含更多的真相。政客洗钱现象便不仅仅是个孤立的个案。
2000年国民党下台时,不少卸任官员将钱运到海外,以留后路。当时私人银行业务尚未进入岛内,官员直接到海外寻找专业人士操作。后来,外商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被引进岛内,专业经理人便直接从岛内接办相关业务。
到了2008年“大选”,台湾“洗钱市场”变得更大,不少外商银行甚至削价竞争。据银行界有关人士估计,在最近的两次“大选”前后,政客洗钱所导致的资金流出可能超过2000亿美金。
舆论认为,尽管陈水扁洗钱事件严重伤害了台湾社会,但如果能促进监督机制的建立完善,从而避免过去八年的种种乱象,仍然不失为一种代价之后的收获。
在陈水扁之前,李登辉也面临过洗钱指控。结果是,检调单位虽已掌握完整证据,但却未予法办,草草结案。陈水扁接受媒体专访时自称非常“保护”李登辉,还有75颗未爆弹。(文/亢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