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品牌保护意识强烈
在韩国,无论是政府、企业界还是民间,都有强烈的保护本土企业和本土品牌的意识,外资兼并韩国本土企业时必须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阻力。
韩国今天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大部分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政府倾举国之力扶植起来的,既是韩国的经济支柱,又是韩国全民的骄傲。尽管财阀企业的种种丑闻常常令韩国人痛心,但那是"恨铁不成钢",属于韩国社会的内部矛盾。
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国被迫放宽了对外资的限制,不少韩国企业被外资并购。尽管外资在恢复韩国经济、促进韩国经济转型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迄今有不少韩国人一提到这些兼并案例还将其视为国耻。
与此同时,韩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了一条典型的"从模仿到创新"的道路,各大企业深知优良品牌和核心技术的来之不易。上世纪90年代以后,韩国的大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逐步升级转型,开始通过加强技术研发来确立与世界一流企业竞争的核心技术,并全力打造了一批韩国自身的民族品牌,提高了韩国产品在国际上的形象。也正是因为如此,韩国企业界对于技术外流和保护本土品牌特别敏感,唯恐几十年来积累起来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形象被人轻易占用。
随着韩国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外资兼并一直是韩国政府关注的问题。今年下半年起,韩国政府大力推动公营企业民营化,韩国的大宇造船等著名企业也因为经营困难公开寻求买家。在这一过程中,韩国企划经济部等政府部门为了防止外资乘虚而入和防止垄断行为,提出修改相关法律,以保护韩国的经济安全,保证"肥水不流外人田"。韩国企划经济部7月末宣布,包括韩国电力、韩国铁道公社和道路公社在内的基础性"公营产业"不属于民营化范围之内,由国有资金持股的大宇造船和HYNIX等企业也属于限制外国资本的范围之内。
韩国社会有很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上世纪60年代,面对进口产品的冲击和脆弱的韩国本土经济,韩国农民组织"农协"提出"身土不二"的口号,宣传韩国人最合适吃韩国的农畜产品,号召国民消费本国的农产品。后来这一口号被扩大到其它领域,使得"韩国人用韩国货"的思想根深蒂固。起点很低的韩国企业、韩国产品和韩国品牌始终在韩国社会得到全力支持,一步步成长壮大,最终走向海外,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韩国这种对外国资本以及外国品牌"留一手"的做法,也是小小的韩国企业在欧美大企业面前,始终保持自身特点并且不断发展的秘诀之一。(本网驻首尔记者李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