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经过30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978年到2007年,浙江生产总值增量的71%来自于民营经济,其中55%是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二、三产业新增人员中,近90%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民营经济也是税收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最大来源。民营经济还从市场观念、创新意识、经营机制、用工和分配制度等方面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使浙江的国有企业在与民营经济的竞争中较早适应了市场机制,增强了竞争力,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还为国有企业改革解决“钱从哪来,人到哪去”的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
浙江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并没有妨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全省的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始终占有量的优势,而且随着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和基础设施等公有资产的迅速升值,其优势更加明显。到2005年底,全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比改革开放之初增加了46倍,利税总额增加了27倍,销售收入增加了40倍。一大批国有企业或企业集团成了行业的排头兵,国有资产的结构和质量不断优化,2006年浙江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居全国第5位,净资产居第4位,实现销售收入居第4位,利润总额居第3位,净利润居第2位。国有经济的整体实力、控制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
始终把富民放在第一位
浙江之所以能够率先培育千百万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就是因为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始终把富民放在第一位,千方百计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心一意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并且坚信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自主创业权利,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先放开后引导,先搞活后规范,先发展后提高,不求全责备,不因噎废食,为前无古人的探索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让新生事物在实践中逐步完善,使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经济发展的自身规律充分显示出来,通过发展解决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通过改革解决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浙江率先建立起能够调动千百万人积极性的体制机制,支持人民群众从实际条件出发,自主选择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合作方式,鼓励广大劳动群众成为投资者、经营者和财富的积累者,掌握对生产资料的直接支配权,通过市场机制自愿建立平等互利的关系,走全民创业、共同富裕之路。
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鼓励,激发了全省人民的创业创新活力,使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千百万创业者普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自立自主自强意识,把职业活动当成实现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手段,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各级党委政府则致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使广大群众各就其位、各尽其能、各有其成、各得其所。这样的社会氛围大大增强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培育了特别肯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敢冒险、特别会适应各种环境的创业创新精神,使民间力量高度活跃,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层出不穷,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全民创业创新使浙江依靠人力资源优势弥补了物质资源的劣势,使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一次次突破了制约发展的瓶颈,促进了生产力大发展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实现了富民强省。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的新要求,特别是面对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我们要大力引导市场主体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加强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更好地发挥富有活力的优势,实现新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