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三十年记忆 正文
   | 打印
放大 原大 缩小 打印 
华侨眼中的改革开放:4次探亲看故乡30年巨变

  谢阿杏,旅居新加坡的一名普通老侨胞,今年已是83岁。30多年来,她先后4次返回故乡福建东山县前楼镇岱南村探亲,亲眼目睹了家乡农村的变化。谈及今年8月间的一次返乡之行,她感叹:中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变化可真大!

  从争分旧衣服到礼让“四大财产”

  我出生在福建东山岛白埕村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被送到附近的岱南村谢家当童养媳。18岁结婚后的第二年,由于生活所迫,只好跟丈夫谢阿花挥泪告别亲人下南洋谋生。

  1977年9月,我与另二位姐妹结伴首次从新加坡乘船(当时没有直航汕头、厦门的飞机)返乡,10天后才抵达汕头港,再转客车到东山岱南村。那时,大哥儿女孙儿20多人,一见我带来了装满吃、穿、用的两只大木箱,孩子个个欢天喜地;村里许多亲戚、儿时的朋友听说我这个“番客婆”回来了,也纷纷上门“脱草鞋”(送点面线、鸡蛋等“四色”)。经过与大哥商量,我把所带的新旧衣服、旧鞋帽、咸猪肉、大米、面粉、洗衣粉、火柴等东西,按3户3份分发,可还是闹得亲属为争一块蓝布而脸红耳赤,甚至为争分一件旧衣服而互相吵起来。

  唉!也难怪,故乡太穷了,吃不饱、穿不暖,六七岁的女孩子还光着屁股,住的还是(20世纪)40年代又黑又暗的破旧瓦房,煤油灯点不起,村内村外都是烂泥路。

  不过,16年后的1993年8月我第二次返乡探亲,带着侨胞返乡探亲最时盛的礼物“四大财产”(简称“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录音机)以及一些新布料、衣服回到家乡,要分发给侄儿、侄孙们,没料到大家几次互相礼让。

  乡亲们不用再当“盼水妈”

  “三天无雨火烧埔,水米柴草贵如油”,“世世代代尝不尽缺水的苦,祖祖辈辈做不完无水的梦。”尽管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政府先后采取打井、挖塘、水库抽水引水等办法,岱南村的饮水问题依然一直没能解决。因此,村里的家庭妇女成了“盼水妈”,日夜为水奔忙。

  我也深深记得,第一次探亲时,乡亲们饮用的仍大都是咸涩、浑浊的池水、井水;为了让我饮用上淡水,大哥儿子特地雇人用手扶拖拉机到县城西埔买水,一担水要花5元人民币。

  2007年10月我再次返乡探亲时,刚好赶上岱南村举行自来水工程竣工剪彩仪式,全村千余户四千多人全部用上了自来水。有了清洁的自来水,乡亲们生活方便又卫生,全村六成以上的村民用上了热水器,大哥家也安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从床头便桶到“星级”卫生间

  返乡探亲,我最怕的就是屋里没有卫生间。当时,村里乡亲们都是在家门口或就近挖一个露天厕所,每户人家床头还放着便桶。因此,头两次探亲,我都住进县城的华侨旅社,只是白天才敢到村里去。

  1993年8月第二次返乡探亲时,我看到村里出现了公厕,一部分农民的新建房屋还配有卫生间,一些旧房屋进行改造修建了卫生间。我大哥家的矮小瓦房也已扩建为二层楼房,建筑面积比过去增加1倍多。

  去年10月第三次返乡探亲,岱南村变得更富更美了。大哥3个儿子和4个孙儿都住上了三四层的洋楼、别墅,楼房内都配有“星级”卫生间,室内装饰不亚于三星级酒店,一天24小时有太阳能热水供应。厨房宽敞明亮,过去日吃上百斤柴草的“灶老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液化气灶和电饭煲、电磁炉、电冰箱。原来到处可见的猪圈、露天公厕,也不见了。

  现在,吃起家乡的饭菜特别香,喝家乡的自来水比蜜甜。头两次返乡探亲,在旅社我只住十来天就着急回新加坡,而去年返乡在村里一住就是1个多月。过去,由于故乡住、吃、用(卫生间)条件差,不敢叫儿女子孙们陪同返乡寻根认祖;现在,各方面环境条件都好了,今年8月我就带着儿女孙辈们13人一起返回故乡。首次返乡的大孙儿谢玉生高兴地说:“奶奶,如今中国农村生活水平不比新加坡差。”

我来说两句: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路桥人办起改革开放后最早的小商品市场
·感受中国改革开放:“中国模式”令人瞩目
·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科教兴国成就巨大
·改革开放30年浙江的优势: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