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鄱阳临湖渔村正在悄然改变(图)
2008年10月26日 16:41:11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23日,中恒·第五届中国网络媒体江西行采访团一行深入到鄱阳县团林乡虎山村和白沙洲乡内青村等“生态渔村”采访。(江西网记者 邓小勇 摄)
生态渔村运动设施一应俱全。(江西网记者 邓小勇 摄)
“欢迎您到渔村来!”(江西网记者 邓小勇 摄)
“生态渔村”新貌。(江西网记者 邓小勇 摄) 家家门口水泥路,每户人家门口都摆放着编号的红色垃圾桶,每隔100米就有一个垃圾收集中转池,在街道上不仅有专门的指导员,不时还可见学生环保志愿者在收拾垃圾。这是23日记者在鄱阳县团林乡虎山村和白沙洲乡内青村等“生态渔村”采访时看到的情景,鄱阳临湖的渔村正改变它的容颜。 从打造“中国湖城”到建设“生态渔村”,鄱阳县将“保护性开发”的理念融入水乡的特色,使“湖城”与“渔村”在建设中交相辉映。 随着滨湖50个生态渔村的建设,湖区旅游景点、景区也已形成一条线。“生态渔村”与该县“中国湖城”建设规划中的打造“湖产业名城、湖文化名城、湖旅游名城、湖宜居名城”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湿地保护开发在生态渔村的建设中得到有效推进。 白沙洲乡是该区域内一个“村庄跟着湖水走”的典型水乡,9个村15个自然村全坐落在内珠湖畔。这里候鸟云集,每年总有数千游客前来看湖观鸟。此前,却总因环境不佳,旅游难成气候。该乡5个村被定为首批生态试点渔村,其中,四面环水的内青村经过两个多月的建设,1300多米的环村水泥路、1000多棵在水中摇曳的水系杨柳,将村庄装扮得恍若仙境。 据不完全统计,首批50个试点村中,已建沼气池近500个,植树1万余株,配备专用垃圾桶2000多个,建垃圾填埋场35个,开挖降解污水的人工池塘62个,改水改厕1000余户。试点渔村呈现出改天换地的态势,面貌日新月异。 目前,“湖城”规划建设中投入7000万元、长14公里的旅游公路已近竣工,它如玉带般在乡间绿野中穿行,将鄱湖之滨缤纷的生态渔村串成纯静美丽的珠链。
“这里的渔村真漂亮!”(江西网记者 邓小勇 摄)
渔村一角。(江西网记者 邓小勇 摄) 来源:
江西网
作者:
钟海泉 邓小勇
编辑:
童俊
|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