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市场再度重挫,伴随着两市第一权重股中国石油暴跌8.31%,大盘毫无悬念的创出本轮调整新低,其中沪指快速击穿3500点大关,直逼3400整数关口。盘中多方几乎毫无抵抗,继前日中国太保成为跌破发行价的第一股后,目前次新蓝筹股再度成为“破发”的重灾区,中海集运、中煤能源等相继跌破发行价,而建设银行最低至6.46元,离发行价6.45元只差0.01元,再加上中国石油跌破17元后,离它的发行价16.70元也仅仅是一步之遥,新发蓝筹股的集体“破发”,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破发”成为主要做空动力
大盘蓝筹股大多是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一向凭借其稳定的盈利能力成为股市的中坚力量,也是机构资金最为青睐的投资对象。但是自2007年10月份A股市场见顶以来,大盘蓝筹股反复遭遇机构抛售,成为市场的主要做空动力。
随着中国太保、中海集运、中煤能源等大盘蓝筹股相继“破发”,这将对A股市场构成了强大的杀伤力,一旦未来蓝筹股纷纷效仿的话,那么对于A股市场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事实上,中石油破发也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中石油破发意味着所有参与的投资者几乎是全线受伤,其实造成这样尴尬现状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新股定价和发行制度。
现行新股发行制度,于2006年开始实施,其主要内容为,首先面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发行时为了确保发行成功,以战略配售、网下配售形式向机构投资者倾斜;同时,以抽签方式在网上配售发行新股,资金量大小成为能否申购成功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打新”的盈利空间由新股上市首日的定价决定,而巨额的申购资金导致新股上市后股价虚高,人为放大了A股泡沫。
于是乎,在机构投资者极力推崇大盘蓝筹股的2007年,A股市场在呼唤着新蓝筹股的上市的同时,在超高市盈率的发行机制下,更大的泡沫已推向市场,这些蓝筹股还未上市就已失去了投资价值。尤其是在红筹海归的大背景下,这些过高定价的大盘蓝筹股从登陆A股市场的第一天,就已经注定了其“破发”的历史必然。
市场缺乏自身修复机制
海外次贷危机冲击、宏观紧缩、通胀压力、大小非解禁、再融资压力等等,一系列不确定性的因素在冲击市场的信心。而宏观经济形势严峻,通胀压力带来加息预期及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直接拖累上市公司业绩,在沪指跌破3500点大关后,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加剧导致A股市场的暴跌行情。
尽管就估值而言,目前沪深300指数2008年预测市盈率水平仅仅在23倍左右。而以金融股为代表的蓝筹股在去年业绩大幅提升,蓝筹股的市盈率迅速下降。钢铁股2007年静态市盈率达到15倍左右,银行股目前的市盈率只有20倍出头。而在已披露2007年年报的证券公司中,券商板块2007年静态市盈率也没有超过16倍的。显然,目前蓝筹股杀跌的主要动力并不是来自于估值,而是来自于因国内外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的信心流失,从而形成“多杀多”的情绪化下跌。
事实上,目前市场显然已缺乏自身修复机制。3月26日在网下配售3亿股解禁抛售巨大压力的沉重打击下,上市仅有59个交易日的中国太保股价暴跌8.11%,一举跌破了IPO发行定价30元,成交金额高达34.92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放大近7倍。网下配售机构不计成本恐慌性杀跌特征十分明显。无独有偶,周四中国平安H股收盘价为52.65港元/股,而A股收盘价则为48.99元人民币/股,H股明显溢价于A股。一旦未来那些同时具有A股、H股的大盘蓝筹股纷纷仿效,其A股都跌到H股价格以下,那对于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将是毁灭性的。
“破发”阵营还将扩大
蓝筹股的暴跌导致基金净值持续下跌,基金净值节节缩水又引发越来越大的赎回压力,基民的赎回又使得基金不得不抛售手中股票,尤其是流动性好的股票,而这些股票更多的就是蓝筹股。因此在基金赎回潮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蓝筹股未来不排除有新一轮下跌的可能。
与此同时,随着非流通股第一波解禁高峰来临,大非、小非的集中减持,从之前的纸上谈兵转变为真实而凶猛的抛售。统计显示,2007年全年,大小非出售的非流通股份占解禁总数的10%,而今年年初至今,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了20%,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不包括那些无须公告即可抛售的小非减持。由于成本低,以财务投资者身份持有上市公司股权的机构投资者,套现意愿更强。一旦市场预期不好,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套现。因此在政策面仍然保持相对平静的情况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蓝筹股加入“破发”的阵营,这一点投资者要有所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