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陆克文开始访问中国
2008年04月09日 09:45:0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将在中国完成17天环球之旅的最后一站 1984年,北京。 一个留着茂密金发的年轻人开着破旧的丰田车,穿梭在高楼鲜见的胡同里。当时的北京街头刚出现第一批个体户,赶时髦的年轻人开始用衬衫牛仔裤代替一成不变的中山装。 24岁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毕业生凯文·拉德,正在这座令他心驰神往的古都体验着新任外交官的乐趣。伙食很糟糕,他和新婚妻子特里莎只能从友谊商店买到些冰冻食品,但他很快习惯了说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以及在明十三陵和同事们玩板球游戏。 他给自己取名陆克文,而北京的朋友私底下管他叫“小陆”。 24年后的今天,他再次带着外交重任回归。京片子流利依旧,但身份却已截然不同。从“小陆”到“老陆”,从在野党党魁到政府总理,陆克文将带着“第一个能说中文的西方领导人”的光环开始他对中国的首个国事访问。 想成东西方桥梁 在这次博鳌论坛中,他无疑是最炙手可热的外国领袖。作为国际政坛新星,陆克文将有机会在博鳌论坛上展现他那独有的来自昆士兰的光芒。令人好奇的是,他会选择什么方式开头,用哪种形象打动中国和全世界? “陆克文将在他的演讲中提到一个人,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陆克文传》的作者、澳大利亚记者罗伯特·麦克林告诉早报记者。20世纪初担任《泰晤士报》驻华记者的澳大利亚人莫理循,因其对中国的报道在西方成为传奇人物。正是这个在大清国徒步旅行的“中国通”向无数澳大利亚人指出,中国是他们未来发展的希望。“陆克文将莫理循视为澳中之间的桥梁,他将告诉中国朋友,希望我们能延续莫理循开辟的道路。”麦克林说。 成为中国和世界的桥梁,这也许就是陆克文对自己以及澳大利亚的重新定位。 “他显然具有成为‘桥梁’的两大必备要素,”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翟崑向早报表示,“首先他懂汉语,了解中国的社会文化;其次,他在气候变化和本国土著居民问题上的表现,令他在西方世界拥有感召力和公信力。” 曾和陆克文有过多次接触的翟崑坦言,这位新总理的过人之处在于他“懂得中国文化”,同时具备全球视野。这也许将成为陆克文打开中西方世界通路的敲门砖。 大学期间主修中国历史及中文的陆克文,从不放过“炫耀”中文的机会。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专访时,他神态自若地提及自己最爱的唐代诗人王勃,并在镜头前字正腔圆地念了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然而陆克文在中国的优势并不仅限于语言。他在澳大利亚驻华使馆工作期间的上司、当时的驻华大使罗斯·伽瑙特向早报记者表示,他对中国社会全方位的了解总是令人印象深刻。 “他是个聪慧努力、做事有条理的人,性格很刚强。不管接到什么任务,他都会极尽所能给出最详尽的答案。”一手提拔陆克文成为使馆一秘的伽瑙特在电话中向早报记者描述。在驻京使馆工作的那两年,陆克文负责研究中国国内政治,由于当时已经开始出现经济改革的迹象,他的额外工作也包括研究中国改革开放的动向。“他会打交道,总是能得到很多信息。”伽瑙特说,陆克文写了多篇有关改革开放的报告,而结论总是很乐观。“使馆当时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评价比较乐观,主要来自克文的资料。对发生在周围的一点一滴动向,他都能及时把握,把它放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分析评判。他在报告中总会提到中国人民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伽瑙特向早报记者回忆。 伽瑙特现在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太研究学院的经济学教授。他依然和陆克文频繁见面,讨论中澳关系。就在陆克文离开堪培拉开启“环球之旅”前,他们还一起吃了顿晚饭。 在北京的这段时光“令人既兴奋又沮丧”,陆克文在最近出版的关于他的传记中说。麦克林告诉早报记者,驻京使馆的工作经历对陆克文此后形成的对华政策和理念尤为重要,特别是他深谙邓小平提出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直到十多年后,告别昆士兰州工党政府职务的陆克文开始建立自己的澳中贸易咨询公司,他才又开始和中国打起交道。 “他知道怎么在中国拓展业务,怎么和中国人打交道。他总能让各方在合作中保持长期和谐。”麦克林评价说,“我确信他今后会把这种能力带到同中国政府的交往中。” “读懂中国” 对“知华”的陆克文,翟崑也有同样看法。“他了解这里的人情世故,他能读懂中国。正因如此,陆克文才能对澳大利亚在亚太地区扮演的角色有着清晰定位。” 在霍华德政府的经营下,中澳关系近年来取得长足进步,这两个经历过冷漠的国家,正通过连年窜升的贸易额紧密联系在一起。而陆克文执掌的新政府,无疑将继承过去的“胜利果实”,继续扩大中澳在贸易、能源、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此同时,陆克文的团队将开辟环保、气候变化等新的合作领域,精心耕耘澳大利亚在东亚安全机制及中美之间所扮演的角色。 “陆克文是澳大利亚总理,任何议题他都会站在澳大利亚立场上。所以在中澳立场一致的那些问题上,他能充分发挥优势,给中国带来利益。而在双方有分歧的问题上,他会尽力通过谈判磋商,增进理解,淡化矛盾。”伽瑙特认为。他举例说,像人权这类敏感话题,陆克文就有比较好的处理方式。 2005年10月,陆克文以“一个在华从商多年的知华派”的形象在墨尔本的一个商务会议上发表演说,呼吁澳大利亚同中国这个重要经贸伙伴建立一个“2025战略”,“将澳大利亚打造成西方世界中最懂中国、最懂亚洲的国家”。当时,身为影子内阁外交部长的他仕途正畅,雄心初展。 “2025战略”可以被视作陆克文此后“中澳五十年”战略设想的雏形。在蓝图中,中澳能在能源、气候变化等方面建立起持久的战略合作关系。 澳中气候报告9月完成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再度见到这个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澳大利亚人。在去年的APEC午餐会上,50岁的陆克文用普通话致词,欢迎胡锦涛的到访;2003年胡锦涛访澳在国会发表演说时,陆克文是仅有的几个不用戴同声传译设备就能听懂的听众。 在北京工作期间,陆克文最大的爱好就是到中国各地旅行。此次访华,他也将用4天游历三地:北京、三亚和博鳌。不过,在伽瑙特看来,“老陆”这回的首要任务,还是“交流,再交流”。 陆克文的随行团队中又将出现一张新面孔———负责气候变化事务的华裔女部长黄英贤。扭转澳大利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立场,是陆克文上任后点燃的第一把火。签署《京都议定书》后,他多次强调,要在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上加强同中国的合作。应陆克文之邀,伽瑙特目前正在准备一份澳中气候变化合作报告,这份9月正式完成的报告将为未来澳中合作描画好框架和蓝图。伽瑙特透露,此次陆克文访华,将同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讨论澳中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合作。“气候变化将为澳中两国开辟一片崭新的合作天地。” “据我所知,气候变化也是温总理非常关注的问题,他们将有机会就此畅谈各自的想法。”伽瑙特说。据悉,温家宝总理将同陆克文举行会晤。伽瑙特认为,这次会晤不会有明确的措施出台,因为陆克文这次的主要任务是和中国领导人坦诚沟通。 翟崑指出,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在于各方都要做出妥协。至于解决方式,中澳的选项包括改变贸易结构,提高金融、服务、农业等领域的往来等。这也意味着FTA谈判将成为中澳未来需要努力解决的主要目标之一。而陆克文将为今后的一切开个好头。 “这应该是一次成功的访问,因为它顺应中澳两方面的需求。”翟崑说。 中澳铁矿石价格谈判挑战陆克文 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17天环球之旅将在中国画上一个句号。 在结束伦敦之行后,陆克文将于今天抵达北京,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表示,陆克文将赴海南出席博鳌论坛年会。访华期间,胡锦涛主席、吴邦国委员长将分别会见他,温家宝总理将与他举行会谈。他将访问北京、三亚和博鳌,并于今天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 在离开英国之前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演讲中,陆克文表示,自己将面临在长期供应的框架下,满足中国能源需求的挑战。 姜瑜昨天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双方能继续从战略高度来看待和把握中澳关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与互信,推动双方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中澳关系目前发展势头非常好,双方保持密切的高层交往,在经贸、能源、资源、科教文、环保等广泛的领域也进行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在一些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双方进行着密切的协商与配合。 能源供应按市场原则 此次陆克文访华,正值中澳两方在铁矿石、煤炭以及天然气价格谈判仍有分歧的时刻。在前天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演讲中,陆克文说,很明显,中方感兴趣的是对能源的长期需求,“我们理解这一点,我们在一个自由市场中运行,所以会出现这样一些局面。由于市场价格被认为过高,中方不能得到能源或者资源。” 但陆克文表示,如果审视中澳间从西澳输送到广东液化天然气的合同,其价格只有现货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这就是商品市场的生命力所在,我们面临的挑战是确保它依照市场原则,符合总体的长期安全框架,几十年来我们就是这样和我们的朋友日本打交道的。”陆克文说。 “有时候,中方会接触到的一些资源,他们会认为市场价格过高,有时,相同的生产商会认为这价格太低,”陆克文向台下一千名观众说,“中方与澳大利亚的液化气合同就没什么问题,但铁矿石的就完全相反。” 最后,陆克文表示,现在的协商应该被放在“长期供应框架的市场原则”之下。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表示,去年,中澳双边贸易额达438.4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澳关系正处于一个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而且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希望陆克文总理此次访华能够进一步提升中澳目前业已存在的良好合作关系。 “中国加入减排非常重要” 本次访华,陆克文也将气候变化放在自己的首要议程中,前去北京的还有澳大利亚负责气候变化的华人部长黄英贤。 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讲话中,陆克文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让美国、中国以及印度加入限制温室气体减排是非常重要的。“我将会尽我所能让中国加入其中,此外还有美国。” 陆克文认为,如果中国没有加入,那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将“很难想象”,“现在存在着排放大国,我们的外交核心就是要了解它们将如何应对这一问题,这不容易,”陆克文说,“中国已经在科学方面得出结论,认为正在发生气候变化,这会影响整个地球。” 在与英国首相布朗的会谈中,两人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这包括澳大利亚加入一些政府间组织在排放贸易方面开展合作,并将与英国一起推进全球讨论,发展能源利用和碳捕捉以及储存的技术。 陆克文说,重要的是,应该找到减少燃煤电厂气体排放的技术解决方式,澳大利亚80%的电力都来源与此。“这也是澳大利亚与英国、美国、中国,以及挪威等国家合作的原因,将这项技能转化为更加有效的商业模式。”陆克文在一份声明中说。 黄英贤已于昨天前往北京,她表示,澳大利亚作为对中国的商品出口商,这种贸易身份将给两国在减少排放合作方面带来特别的机遇,“我们知道,在碳捕捉和储存议题的合作方面,符合澳大利亚的利益,更符合中国的深层利益。” “澳大利亚需要扮演一个建设性的、积极的角色,找到全世界不同国家在气候变化方面长期的解决方法和共同立场,”黄英贤在离开澳大利亚前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她说澳大利亚将促使中国参与一项新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协议,“在进一步发展2012年后全球气候变化协议方面,我们应该与中国以及其它主要经济体例如美国和印度进行合作。” 支持奥运圣火传递 除了引人关注的贸易和气候问题,陆克文此次访问中国可能也要谈到西藏问题。陆克文表示,应该看到中国在人权方面做出的进步,在过去30年来,人民脱离了贫困。 陆克文强调说,抵制奥运会并不会起作用,只会适得其反。至于是否会出席奥运会开幕仪式,陆克文说,“这取决于工作日程”。 4月24日,奥运圣火将传递到堪培拉,“我们现在的安排应该是,将由体育部长出席这一仪式,”陆克文周一晚表示,“那一天我会在悉尼,参加一个澳大利亚皇家海军舰艇的国家纪念仪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舰艇“悉尼”号沉没在西澳大利亚海域。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俞懿晗
编辑:
谢旭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