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在激情燃烧的日子里:共青团汶川县委抗震救灾纪实
2008年06月09日 22:24:1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巨大的灾难突如其来。 美丽的汶川遭遇大地震。一切都改变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房屋倒塌,家园不在;山体垮塌,满目疮痍;很多失去母亲的孩子和失去孩子的母亲,都泪流满面;人们惊慌失措,茫然无助。 在这紧急关头,共青团汶川县委于13日组建了“汶川县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招募大量志愿者投身服务灾民行列;先后有当地和来自全国的近500名志愿者加入了这支队伍。 他们当中,有来自宁夏随部队驻扎山寨的;有来自山东为安置简易房开推土机的;来自广州在卫生防疫方面作指导工作的;有来自新疆倾其家产捐赠物资的;有来自福建在义务修车点为救灾物资运输车维修的……他们在救助站、物资保障组、帐篷搭建队、物资运输车带路组、车站秩序维护组、药品管理和医疗协助组以自己的微薄之力,一起来撑起一片充满人间关爱和希望的天空。 在威州救助站,一位七旬的老大妈到七盘沟探亲,不幸遭遇地震,其唯一的亲人遇难,在汶川无依无靠。由于汶川到茂县的213国道受阻,老大妈只好来到救助站。在这里,志愿者们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老人,每天嘘寒问暖,生怕老大妈饿着了或是冻着了;有时食物不够,志愿者们就把自己吃的东西拿出来送给老大妈;救助点的被褥不够,当地志愿者就把自家的被褥拿出来给灾区群众用。 在石涧槽救助点,志愿者阳光的笑容和亲切话语,带给了每位灾区群众新的希望。许多过路灾区群众都知道这个共青团救助点。在这里,灾区群众可以领取到食物和水。一名茅岭山寨的羌族受灾村民说,“这里能吃上热乎的东西,真的和家里一样。” 无情的地震飞扬的青春 大地震发生的第二天,在共青团汶川县委的带领下,“汶川县抗震救灾青年突击队”成立。他就是桑苹社区临时救助站。 他们由普通群众疏散队变成了政府临时救助站,主要负责搬运救灾物资,发放救灾物资,帮助过往人群解决饥饿问题。 救助站有13位年轻人。他们热情、奔放,因为他们坚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他们团结、互助、任劳任怨,把每位受灾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积极地帮助他们。特别是担任队长、主要负责领取和发放物资的张浩同学,他那阳光的笑脸和亲切的话语,带给了每位受灾群众新希望。 灾区的天气忽冷忽热,在桑坪社区临时救助站的敖成龙、敖成凤、敖成如、刘红、何明星、何明箐这六姐妹是这个队里最特殊的六个人,她们各有特长,有的喜欢唱歌,有的喜欢讲笑话,总之每天都能听到她们的笑声,带给了受灾群众许多喜悦。有位老人说,在这听到欢声笑语,就像回到了大家庭的家里。 6月6日,天下着暴雨,有一位年轻妇女蹲在桑坪中学门口徘徊,当同学们得知他是从河南来寻找当兵的哥哥,走到这里,不仅迷路,而且已经几天几夜没有吃东西了,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队员中的男生马上把她带到总指挥部,女生更是热情地端上了热腾腾的方便面。就在这位年轻妇女不停地表示感谢的时候,她才明白,这些年轻人都是志愿者,因为在帐篷外面,她看到了迎风飘扬的团旗。 在这个救助站,治安宣传、消防宣传、卫生防疫宣传、医疗队等所有的叔叔阿姨们更是忙上忙下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总之,每件工作,总会出现救助站志愿者的身影,越来越多的志愿者献出自己的爱心,因为他们坚信:“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用行动践行誓言 从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共青团汶川县委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牢记灾情就是命令,迅速投入到这场抗震救灾的工作中。 大地剧烈地摇晃,满天的灰尘将整个汶川县城变成了夜晚,周围哭喊声连成一片。这时,团县委书记李晓燕马上动员周边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安抚惊慌的群众和病人,并组织青年人协助医院医务人员做好抢救药品,转移伤员的工作。 团县委5月13日召开干部职工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震救灾工作。迅速成立志愿者服务指挥办公室,招募青年志愿者,截至5月21日共招募以本地人为主的志愿者350多人。 他们为更好地组织志愿者开展工作,成立了“雁门救助志愿服务站、绵池救助志愿服务站、威州城区救助志愿服务站、民政局救助志愿服务站。截至5月21日,四个救助站共救助2万多人次,发放救灾物资数百吨。 为配合汶川县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开展工作,团县委成立了青年突击队巡逻车志愿者服务点、桑坪游客疏散志愿服务站、车站维护秩序志愿者服务站、德惠超市物资发放点、流浪人群收容所的五个志愿者服务点。 为使灾区儿童能过上一个快乐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团县委干部职工配合相关部门在5月31日、6月1日给威州、绵池乡镇灾区儿童送去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并组织青年志愿者与小朋友共同欢度节日大地震发生后,各地志愿者纷纷来到汶川,团县委根据志愿者特长,作出合理安排,在生活上尽力关心他们,团县委书记李晓燕还把自己家里的棉被和生活用品拿到帐篷和医院。 杨玉萍和蔡敏是救助点的成员,因为需要她们当上了“厨师”。能让受灾群众喝到开水、吃到热乎乎的饭是她们每天最高兴的事。 汤飞、卿鑫利,这两名队里最年长的队员,有一个特殊身份,即:汶川县林业医院的医务人员。她们的工作是卫生防疫,除了每天给片区消毒防疫,在救助点里,难民们有个头痛脑热,诊断、给药,他们总是能给予及时的救助。 就是这样一个团体,帮助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们。 5月29日深夜,在细雨中参加安全巡逻的刘俊威,看见两个疲惫的身影正缓缓前行,询问后得知,他们从贵州前住茂县寻亲,走到这里迷了路。得知这一情况,已经休息的队员们立即起床将他们带到救助点的帐篷内,并为他们做好热气腾腾的便饭,队员中的男生们更为他们带来了御寒的衣物,女生们就地取材,还铺就了一个简易的地铺。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唐召明 王洋
编辑:
陈新科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