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8月21日电上海正推动国资跨区域重组、对各路资本敞开大门,加速国有资产证券化、试行外部董事长制度、加快非主业资产整合和中小企业改制重组。记者从上海市国资委获悉,上海正酝酿五方面突破,加速国企改革、国资重组。
来自上海市国资监管部门及相关研究机构信息显示,截至2007年底,上海地方国资总量超过1万亿元,其中市属国资6800亿元,区属国资3400亿元。巨大的国资体量如何更好激活能量?上海酝酿五大突破:
——国企重组更强调“开放性”和“市场化”,突破原有以行政性行业控股公司为主体、国企之间相互持股旧瓶颈。上海市国资委相关文件明确,上海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胸襟”,推动国企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吸引中央企业、全国地方企业及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参与,推动企业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在开放、重组中,坚持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突破以行政性行业控股公司为主体的调整方式,加快国资从能耗高、污染严重和扭亏无望的一般竞争性企业退出,向优势企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未来上海国资布局主要向四类企业调整:产业类企业(集团)着重突出主业,资本经营类企业(集团)着重发挥资本经营和股权运作杠杆作用,引导增量,盘活存量;政府投资类企业(集团)着重发挥非竞争性、公益领域的主导作用,企业性质应用类科研院所着重提升公共性技术研究和服务水平。支持有条件企业(集团)向总承包商、总集成商转型发展。
——在国资重组、国企改制路径选择上,更强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突破国资的证券化比率不高的状况。
目前,上海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有72家,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权益1275亿元,占全上海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的比重不到18%。一方面,仍有部分优质资产没有上市;另一方面,主要产业类企业集团核心资产在上市公司的集聚度不高,部分上市公司在企业集团的层次偏低。未来,上海提出目标,“基本完成产业类企业(集团)上市或股份制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经营性国资整合注入上市公司,创造条件实现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提高上海国资证券化比率”。
——治理结构方面,更加强调分类管理、市场化选任用人机制,突破内部人控制的桎梏。
尽管目前上海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决策层与经营层尚未真正分开,企业领导人员仍延续党政机关干部的管理办法。今后,上海市管产业类、资本经营类、金融类国企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部分市管国企将探索试行外部董事长制度,同时取消企业领导人员的行政级别,不再保留公务员身份。
——监管方面,更强调提高国资运作透明度和效率。上海将进一步完善以财务监督为重点的国资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动态监管,定期披露企业财务情况、审计结果等重要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配套政策上,更强调加快非主业资产整合和中小企业改制重组。未来上海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后,可将非主业资产、存续企业移交有条件资本经营公司处置,非主业资产整合和中小企业调整退出的目标完成情况纳入相关人员业绩考评范围。
◇相关链接
外部董事长制度
外部董事长制度曾在央企试点。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简称中国外运)董事会试点会议,外部董事、65岁的苗耕书担任董事长。中国外运也成为董事会试点企业中第一家由外部董事担任董事长的央企。
在此次试点中,中国外运董事会共有5位外部董事,超过了董事会全部成员的半数。至此,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企业已经达到19家。
苗耕书曾任中国五矿进出口集团公司总裁,他同时也是中国铁通集团的外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