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7时20分,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全国人大代表乘坐列车抵达北京西站,成为首批抵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京外代表。这是记者在采访代表。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新华网北京3月2日电 3月2日早上7点20分许,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首批京外代表抵达北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进入倒计时。
这次会议安排了哪些重要议程,对百姓期待将作出怎样的回应,对国家未来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看点一: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
国家机构换届,是本次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这是十八大顺利实现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和平稳过渡之后,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件大事。
根据宪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国家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国家领导人,将由本次全国人大会议选举或决定产生。
国家机构的权力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领导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决定,这充分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精神。
看点二:国务院机构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国务院下属机构的组成和职能做出过12次不同程度的调整。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进行了第一轮政府部门大部制调整,组建了人社部、工信部等“大部”,并将国务院组成部门缩减至27个。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人代会将要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在文件名称中增加了“职能转变”四个字。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表示,我国所进行的大部制改革,关键问题不是各个部门的拆分组合,而是让每个部门都能在自己监管的领域当中负起责任。
可以预期的是,虽然此次机构调整仍将以大部制改革为目的,但重点将放在政府行政效能与行政理念的改变上。
看点三:六份报告关切民生热点
民有所呼,会有所应。人们关心的增加收入、降低房价、治理空气和水污染、加强教育医疗保障、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民营经济等一系列国计民生的话题,都有望在这次会议上得到回应。
会议期间,人大代表将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预算报告,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按惯例,每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这些报告,不仅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还将全面总结梳理五年来的成绩与不足,并对今后工作作出部署。
聆听这些报告,人们可以追寻自己的生活轨迹,感受社会变迁。报告描绘的美好蓝图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实现。
看点四:履职新面孔
2987--虽然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与上届相同,但数字背后的意义却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为此,各省区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名额重新进行了分配,以实现城乡约每67万人分配1名代表名额。
在2987名代表中,新任代表有1960名,占代表总数近三分之二。来自一线的工人、农民代表数量比上一届提高5.18%;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数量降低6.93%。
农民工代表数量大幅增加也是本届的一个亮点。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首次当选,只有上海代表团的朱雪芹是连任。她是上届首批选出的3位农民工代表中的一位。
同样引人注目的是,一批“80后”甚至还有“90后”走进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曾几何时,人们把受到父母宠爱的“80后”戏称为家中的“小皇帝”。历史的车轮从不会停转。这代人经过实践的磨砺,已经登上时代舞台,终将成长为社会中坚。
基层代表数量增加,新生代的加入,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添了活力。人们期待着代表们的亮相,希望他们忠实履职,不负民意。
看点五:清新会风
中央提出改进作风“八项规定”,在这次人代会上如何体现?
严控会议经费、简化会场布置、合理管理交通、不搞迎送仪式、代表房间不摆鲜花……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已向社会作出改进会风的15项承诺。
比起“形式新风”,人们更加关注的是“实质新风”。对于人大代表而言,能否做到不讲空话套话,不作汇报工作性和一般表态性发言,在审议中敢不敢触碰那些人民群众意见集中的尖锐问题,这才是转变作风的试金石。
与以往一样,会议期间,还将举行一系列记者见面会、新闻发布会。在“微博”时代,政府官员怎样面对媒体,对网友的“拍砖”如何接招,值得关注。相信这次会议的透明开放程度将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