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中国最后的代课教师:用寒假打工的钱买国旗
2007年09月07日 14:01:44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教室、桌椅太少,3、4年纪的学生只好从教室中间分开,挤在一起上课。图为杨忠明老师在上语文课
隆老师从17岁开始教书,至今已有17载
吴义伟老师
编者按:随着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代课教师逐渐淡出公众视野。但在湖南湘西的一些偏远贫困山区,还有约400名代课教师,有人称之为“教育界的苦行僧”。在第2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近了这个平凡而伟大的群体。 2007年9月3日,《法制周报》记者走进湖南湘西贫困山区。在五天的采访中,从凤凰禾库镇、两林乡到保靖的水田镇、永顺的三家田乡,记者一次次为湘西代课教师的艰辛执著感动震撼。这些平凡却伟大的代课教师,堪称新时期最可爱的人。 随着国家对湘西义务教育投入的加大,湘西的义务教育正在发生着巨变。(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今年8月30日,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工作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长周强表示,湖南省将实施省属高校师范本科生免费教育,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建立完善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教师津补贴制度;在“十一五”期间免费定向培养1万名专科层次小学农村教师。 吴义伟 农民、老师双重身份 今年41岁的吴义伟是凤凰县九龙寨小学唯一的老师。“拿起锄头当农民,放下锄头当教师”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9月3日一大早,凤凰县九龙寨小学的吴义伟老师在校舍前带领孩子们庄严地升国旗。 九龙寨小学位于凤凰县西北部腊尔山深处的禾库镇,41岁的吴义伟是学校唯一的教师。吴义伟1984年高中毕业即被聘为村里的代课教师,工资从30元“涨”到现在的200元,23年里,吴义伟一共送出了7名大学生,现在他们是教师、医生、警察等。 “要是没有吴老师,寨子里的娃娃就只能失学,去最近的补丁村小必须经过悬崖峭壁边的小山路,还要翻过四座大山。”一位村民告诉记者。 “工资太低了,身为男儿,上不能侍奉高堂老母,下不能荫妻教子。”20多年中,吴义伟也动摇了好几回,但内心神圣的责任感和质朴的使命感让他一次次又坚持下来,“不能让山里的孩子们一辈子只会放牛。” 一个教师的学校 吴义伟家一亩水田,“还不够吃饭”,200元一月的工资时断时续。2000年,父亲买了一台脱粒机送给他帮村民将稻谷脱粒,一次能挣三斤半米做口粮。每到寒暑假,他忙完后会抓紧时间去县城打工,800元一个月能抵做教师的半年工资。 打工时,他早上五点起床就开始做工,每天十多个小时连续割钢管,左手大拇指疼痛难忍,但为了生计要忍下去。他在日记中写道:“真害怕失去这份工作,找不到钱回家会不知如何面对重病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女。” “拿起锄头当农民,放下锄头当教师”。妻子有严重的肾结石,却没钱看病,2万元的债务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每次看到妻子痛苦不堪的样子,看到自己的女儿成绩优异而不能上高中,一家人因为自己而受苦,巨大的反差让这位苗家汉子陷入矛盾与痛苦中。 2004年,他不辞而别去凤凰县城当砖瓦匠,可没过多久,村长就带着几个村民找来了。当他卷起铺盖回到村口时已是天黑,许多乡亲打着火把在村口等他,吴义伟被簇拥着进村时,村民们还燃放起鞭炮欢迎。 2006年6月,《法制周报》报道了吴义伟的情况,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吴义伟的执著艰辛感动了许多人,在美籍华人田文华的捐助下,他的两个女儿得以重返校园,田文华还投资23万元捐建了一所村完小;深圳一公司的甘先生看了报道后深受震撼,决定向禾库学区9名代课教师每人每月资助200元;很多好心人都接踵而至。(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有了捐助,吴义伟现在打算重建一栋校舍。 今年暑假,吴义伟破天荒没有外出打工,而是忙着建新校舍,他联系购买建材、组织村民干活,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从2006年9月开始,吴义伟决定免收学生们的课本费和杂费,大山里第一次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村民们格外高兴。 2007年9月3日,《法制周报》记者重访吴义伟时,他正在跟孩子们一起升国旗。寒假在吉首打工时,他特意花38元买了这面国旗,“要让山里孩子跟城里人一样受到爱国教育。”吴义伟说,他现在只想把孩子们教育好。 凤凰县禾库学区校长石绍海告诉记者,九龙寨小学属于补丁村小的延伸点,类似的教学点和延伸点在禾库学区共有9个,任课的都是代课教师,一人一校,负责教育228名学生。(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按政策这些教学点和延伸点都应撤掉集中教学,但因地处偏僻,正式老师根本派不下去,小孩上学太远不方便,只能继续保留。 隆九金:白天教书,晚上行医 17年他教了130多名学生,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 出吴义伟家,两个半小时车程,再走一个多小时山路,记者赶到了两林乡岔河小学。这里34岁的代课教师隆九金也是一人一校。岔河小学是村小,现有一、三年级两个班30个学生,破旧的桌凳还是解放初期留下来的。 1990年9月,村里的老教师走了,孩子们面临失学,初中刚毕业的隆九金接过了教鞭,这一干就是17年。 两年后,教室倒塌了,隆九金只好在自己家里教书。他住的是祖辈留下来的苗家老木屋,光线很暗,白天都要点灯。(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4802117)村里的同龄人劝他放弃这份每月53元工资的代课教师差事,到外边打工,一个月能挣400元。 隆九金也心动过,但又一想,大山里的村寨本来就落后,要是自己不教,孩子们就要面临失学,这样会永远落后于别人,这个简单而淳朴的想法支撑了他17年。 看到寨子里老乡治病很困难,隆九金开始学医,先跟伯伯学传统草药,然后借来各种中西医的书籍自学,向邻村的医生求教。2001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兼职乡村医生。 2001年,隆九金决定借钱为孩子们修一间宽敞一点的教室。他找亲戚朋友凑了1万元,村民们得知他要建教室,自发组织十几个劳动力来帮忙,隆九金很受感动。房子建成后,他把最大的一间作教室,小间作村里的医务室,自己一家仍然住在老木屋里。 从此,白天教书,晚上行医,周末种地养鸭,成了隆九金忙碌生活的全部。 隆九金行医经验日渐丰富,有人建议他全心行医,这样收入高。但隆九金仍然坚持着他的“原则”——“上课时间不行医”。他的理由很朴实,“钱的多少无所谓,跟孩子们在一起最感到幸福。” 隆老师有个账本,上面记载着学生学费的欠还情况。(本报博客地址:blog.sina.com.cn/fazhizhoubao)最大的一笔是2002年春季开学时9名学生所欠的1080元,这相当于他一年的总收入。 每年都有欠学费的,他自己垫一部分,再找亲戚朋友借一部分,凑齐交到学区。隆老师说,他从不拖欠学区的学费。妻子开始对此很抱怨,“家里本来就没钱,还替别人交学费,你疯了!”妻子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行动困难,膝盖处已经化脓,却一直靠草药土方维持,没钱去大医院医疗。这成了隆九金心中永远的痛。 令隆九金最感欣慰的是,17年他教了130多名学生,没有一个小学辍学的,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他没有实现的大学梦,正在孩子们身上得到延续。“这是很值得的!”隆老师说。 隆九金有两个9岁和5岁的女儿,种三亩地,只能一家人吃,收入主要靠父亲养鸭养猪放牛,还有自己行医和做代课教师不到300元一月的“工资”。 隆老师家有台录音机,他用来学普通话。“这里是纯苗区,没有普通话交流的环境,只能靠看电视纠正发音,我很担心教错孩子们的普通话发音”。他还告诉记者,他深感自己学历太低,代课教师得不到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知识更新落后,想凑够了钱,到吉首读一个函授的大专文凭,学好普通话,争取能转正。 来源:
法制周报-e法网
作者:
蒋伟/文伏志勇/图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