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黄金周是存还是废 媒体观点一览
2007年10月13日 08:29:00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随着第25个黄金周落幕,关于“黄金周”的存废,再度争议声一片,建议改革黄金周休假方案的声音也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一部分人甚至呼吁把原本集中的假期分散在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上。自1999年黄金周设置以来,人们对于这样一个休假方案的态度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背后无疑有许多有趣的内容值得发掘。六成被访者支持改革黄金周 中新社消息,香港《文汇报》报道,从“黄金周”实施9年来持续攀升的统计数据可见,长假对释放潜在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的作用有目共睹;但是,当国人的休假日高度集中到同一时段,旅游景点和相关公共设施的“超负荷”以及随之衍生的连串问题也开始凸显,社会上改革“黄金周”的呼声日高。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建民指出,“黄金周”从根本上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中国人休假的办法,只是当时国家为拉动内需消费而匆忙出台的替代措施。旅游管理部门将“黄金周”的休假方式向旅游方面的误导,令“黄金周”几乎变成了“旅游黄金周”。13亿人的集中休假给交通、食宿、环保等方面造成巨大压力,也暴露出了诸多显而易见的弊端。 内地媒体今年针对黄金周制度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以上被访者支持改革黄金周休假方式。针对“黄金周休假方式是否需要改革”这一问题,3071名参与者中61.46%的人明确表示赞成改革黄金周休假方式。早前有消息人士透露,今后内地将取消“五一”黄金周,有关假期日数将分摊到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有关部门澄清“‘五一’黄金周可能被撤” 《北京晚报》报道,针对有媒体关于“新休假方案进入最后论证,‘五一’黄金周可能被撤”的报道,国家旅游局新闻处处长张栋接受采访时表示,黄金周长假制度的调整方案仍在研究中,目前还没有最终确定将采取哪种方案。“国家旅游局与发改委等部门已对调整黄金周长假制度问题进行了长期调研,目前已将各种调整方案汇总上报国务院,由于最终方案还未确定,是否要上报全国人大审议也还无法确定。” 张栋说,“现在黄金周长假其实分为两部分:3天法定假日和4天调整叠加的公休日。只有在调整方案涉及到增减3天法定假日时才需要上报全国人大批准,如果只是对4天公休日进行调整则无须上报人大,国务院就可以做出决定。”黄金周功能已日趋异化 《大河报》的一篇文章说,黄金周诞生于1999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应该说有两点:一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二是保障公众的休假权利。但是,目前这两个重要的背景都发生了变化。目前整个社会的消费早已升温,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今年前6个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6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在这一背景下,黄金周的存在与否,显然已不会对消费和内需产生更大的拉动力,相比较其利益背后的安全、生态、交通等看不见的综合成本,其存在的价值更需考量。 而从保障公众休假权利来看,固然公众可以享受长假期,但休闲质量却日趋下降。一方面是旅游景点票价上升和旅游费用的上涨,一般要比平时高出不少,这无疑额外增加了普通消费者的成本,尤其是对于那些作为黄金周旅游主体的中低收入阶层。 所以,从真正维护公众休假权利、提高公众休假质量、提升公众幸福感的角度看,黄金周的“废止”或至少是“改良”已迫在眉睫。目前,从技术上看,景区接待量的控制、小黄金周当然是可以迅速实施的,但亟需的,是要通过法律手段,建立一个强制性的弹性休假制度。把黄金周解体未必是好事 《新京报》刊发姚博先生的文章。文章说,黄金周的设置,就目前来看,其他的功效未必如当初想象中的那么好,但经济效益已经很明显地显现了出来。尽管今年“十一”黄金周的出行人数比往年有下降的趋势,但各地因为黄金周而产生的经济收入仍上涨了13.5%,这也说明黄金周本身是一个消费的诱惑。 从这个事实上看,黄金周对于很多地方,尤其是旅游城市来说是件好事。虽然黄金周在很多地方造成的不良影响正在显现,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其优势还是多过其造成的问题。 取消黄金周、把假期分散到各个传统节日,等于缩短了能够利用的长时间的假期。我们都知道在战场上有个道理:不能把兵力分散运用,一点一点地投入到战场上,这样所造成的损失是承受不了的。经济也是一样,不能形成规模效应而零散分配,很可能造成经济效益下降的结果。所以,把黄金周解体未必是好事。 所以,如果想真正解脱黄金周负面的影响,并且继续促进经济增长,把黄金周分割到传统节日未必是好方式,而是应该把传统节日真正定为假日,然后按照目前黄金周的方式前挪后挤地凑出几个比黄金周短、比一般双休日长的假日时间段,让传统节日真正能组织起传统的庆祝,而同时又能舒缓黄金周所造成的客运、环保的压力。黄金周已成一种心理期待 《时代信报》刊登的四川读者邓尚明的观点是:现在,黄金周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文化现象,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期待,所以,不应该轻易改变。如果只分割“五一”黄金周,改变的价值也不大。如果分割3个黄金周,春节长假是谁也没有能力改变的。至于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增加3天假日又何妨?因为中国的总假期并不是世界上特别长的。“黄金周”也是“休息周” 《南方日报》的一篇文章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表示,黄金周不仅是“旅游周”,更是普通人的“休息周”。虽然这是一种带有强迫性质的休假制度,但它能够有效地保证普通的工人、办事人员及农民工能够完享难得的7天长假。一旦没有这种强迫性,所谓的休假就只会是海市蜃楼。不能取消人们的出游权 《华西都市报》上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人们对待黄金周,其实是说一套做一套,对黄金周种种乱象的痛恨,说穿了,只是气愤别人为什么偏要和自己挤到一堆去,气愤没有多几个黄金周,并没有恨黄金周为什么要放这么长的时间。休息和出游是人生理和心理调节的需要,在连续的工作后,通过黄金周进行身心的调节,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工作。 而黄金周如此不招人待见,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假期还是太少,特别是长假太少,人们的出游时间没有多少选择性,所以导致撞车;二是媒体放大了黄金周的问题,报道时过于渲染各种反面典型;三是个人心理体验,由于平时的工作时间、强度都很大,紧张的工作后,黄金周一下子松弛下来,自然会感觉到特别累,然而,这笔账却记到了放假身上。 不管从人们的需要来讲,还是从黄金周制度来说,黄金周都不应被取消,而应得到加强。取消黄金周,相当于取消了人们的出游权。 黄金周成伤心周、宰客周、事故周、遭罪周、接待周等,从个人角度来说,是休假方式的选择;从公共管理角度来说,是管理工作没做到位,和黄金周本身并没有关系。就凭着这么多人出游,已说明了人们对黄金周存废的态度。黄金周怎么改并不重要 《第一财经日报》刊登学者成庆的文章。文章说,所谓休假权应该是一种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休假计划的制度安排,国家也无需为设置几个黄金周而煞费苦心,而是要让从事任何职业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性质来安排长期假日,这样不但错开了人潮,而且还让出游变成一项个人的计划,而不是跟在人流后数着人头。 在这样的语境下,黄金周怎么改并不重要,关键的是政府推出怎样的新休假方案。在几年前通过的《劳动法》中,我们看到了对休假权的规定条款,实际上,黄金周的问题其实已经悄悄过渡到劳动权益的问题,而在今天的社会条件下,或许这才是政府监管的重点。
来源:
解放日报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