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
广东自东北跨省移库千里调粮面临隐忧
2008年07月14日 08:08:09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千里调粮 此外,每年广东要进口泰国大米消费量50万吨至60万吨。在国际价格渗透传递下,国内粮价走势被推动着缓慢上升。 为减少近期国际粮价不断冲高所带来的冲击,广东开始大幅度从湖南、广西、安徽等周边产粮省份调粮。数据显示,广东省内重要粮食集散地东莞常平和樟木头粮食批发市场今年1~4月上旬来粮同比增加33%,每天均有100个车皮的粮食到站。 广东省粮食企业还远赴黑龙江省采购粮食,达成采购意向80万吨。对于此举之意义,黑龙江省粮食局农村处处长吕朝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2000年以来黑龙江与京津沪、闽浙苏滇签订了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协议,但与广东一直没有。 为此,在今年5月的吉林-广东经贸合作交流和座谈会上,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向吉林省委书记王珉和省长韩长赋提出,希望通过加强与吉林的合作,改善广东粮食供给情况。 不过,华南粮食交易中心分析师胡锋对本报称,现在的现实是,广东80%~90%的稻米需求量是湖南、安徽、江西等地的籼米,而不是东北的粳米。 而北粮南运的出现,更多是出于东北卖粮难。为避免国际粮价波及国内粮食主销区和缓解东北农民卖粮难问题,铁道部今年5月1日起至6月30日,为东北地区集中抢运1000万吨粮食。6月13日,国家粮食局发文,要求抓紧下达第六批最低收购价粮食的跨省移库计划,重点充实受灾地区和库存薄弱地区粮食库存,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2007年全国稻谷的增产基本上是由东北三省贡献的。”胡锋说,2007年全国稻谷增产393万吨,而东北三省稻谷增产363万吨。“2007年东北粳稻总产仅占稻谷总产的14.5%,以14.5%的比例贡献了100%的增幅,稻谷增产所导致的消化压力全部留在了东北。这是2007年东北卖粮难最为直接的原因。” 长期为广东省政府承担粮食安全课题研究的华南农业大学周建华教授向本报介绍,随着东北大米大举南运,5月份的广东东北大米价格开始相比4月略为下降。 吕朝文表示,2004、2005、2006、2007年每年通过铁路出省400亿斤粮食。而从2007年10月秋粮上市到今年5月末,黑龙江通过铁路向全国各地发运粮食达185.85亿公斤,同比增加39.5亿公斤,增幅达27%。 模式之困 这种跨省移库的千里调粮模式的可持续性,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矫江向本报表达了一定的担忧。 矫江表示,如何及时调运农产品已成为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商品粮最多的东北地区表现最突出。以黑龙江省为例,2006年粮食总产量为3780万吨,其中商品粮高达2330多万吨,以每列火车运3200吨计算,即使每天发20列火车,也需要一年时间才能运完。请车皮难已成为粮食营销中普遍反映的问题。 此外,粮食长途运输,增加了运输成本,一般每公斤增加0.2元左右,降低了产地农民在南方销售区的优势。同时因运输成本较高,在主销区销售时价格也不具有优势,一旦主销区粮食充足、粮价下跌,东北粮食销售便成问题。 周建华表示,自2001年主销区粮食市场改革以来,粮食购销基本上是企业的市场化行为,所谓的政府层面的购销合作协议也只是政府为企业搭台,在粮食购买运输和销售中的各种成本都是由企业自己消化,因此这些成本自然会反映到粮价上去。 对此,今年2月,国家粮食局、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对东北粮食运输问题的补贴政策:从2008年1月23日起,到6月30日止,在此期间把东北稻谷运到山海关内其他省份的,可凭发货凭证享受运输费用的补贴。 胡锋说,由于国家运费补贴每吨260元,东北大米对江西、湖南等地籼米产生了替代作用。从1月到目前,东北粳米广东到货量20万吨以上,远超去年同期。 “特殊补贴期限过后又该如何呢?”胡锋说。 矫江对本报说,由于南方气候温度高、生产季节长,种果树和蔬菜效益明显比种稻谷高,因此农业正向生产区域化和规模化发展,特别是粮食向气候适宜地区集中,如形成了华北冬麦区、新疆棉花产区、西南到东北的玉米带和黑龙江北部的大豆区等。 在农业生产集中化成趋势的情况下,据胡锋介绍,国家发改委预计到2010年,我国粮食总流通量将达2.6亿吨,其中跨省流通量达1.3亿吨,占50%。并且受中国经济布局不平衡的影响,中国粮食的产区和销区分布极度不平衡,产销区之间的运距过大,粮食运输时间过长。像东北地区的粮食运往南方销区一般需要20天到30天的时间,一旦南方的粮食供应紧张,价格上涨,东北地区的粮食短期内难以到达,销区粮价短期内就可能快速上涨,从而波及全国。 特别是当销区粮食供应紧张与铁路运力紧张交织在一起时,销区粮价上涨的压力将更为凸显。 “国家有必要考虑出台长期政策保证商品粮主产地区优先调运粮食,同时给农民粮食运输提供成本补贴,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矫江建言。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何学功则提出,随着粮食主产区北移,为防范粮食主销区粮食短缺,国家在“十五”、“十一五”规划期内在物流战略节点、仓储、装卸、港口搞了大量的投资,但大量节点间存在脱节。 “现在一个情况是在东北区域内L打头(代表“粮食”)的散装车皮已经过剩,达到5000多个。散装车一旦出了山海关就只能空运回去,我国粮食物流成本本来就比国外高20%以上,这一空车返回又增加成本。包粮运输还是主要运输方式,但在装卸效率上,与散粮运输相比损失50%的效率不说,还要增加损耗和污染。”何学功说。此外,何学功介绍,北粮南运的物流对接上,南方缺乏能接散装粮食的港口和设备。 从成本考虑,包粮运输适合脱粒后的大米而不是稻谷,但胡锋表示,东北大米内含水分大,一旦到达广东,需要尽早出库销售,这也给北粮南储带来麻烦。 鉴于我国已成为粮食进口国,为确保我国食用粮安全,减少仓储数量造成的经济损失,矫江甚至提出,应借鉴日本水稻生产经验,探讨“计划调控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粮食生产策略。即食用粮通过指令性生产和补贴,生产数量要略有剩余,保持一定出口量,以出口作为机动,代替部分储备粮。 矫江测算,作为国家储备库,每年存储的稻谷和小麦3000万吨就可以保证市场调节需要。水稻和小麦种植面积波动一般也不会超过±400万公顷。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孙荣飞
编辑:
施袭森
|
404 Not Fou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