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订阅本频道的头条新闻
 24小时热点  
·近8万新闻记者已换新记者证
·专家:针对差异细化碘盐标准
·美女保安将服务国庆安检
·18位老战士将参加国庆游行
·长沙发322个工种工资指导价
·河南监狱设服刑人员改造基金
·虚拟货币交易成色情网站动向
·两地车祸不同判 法官也纠结
·广东严查酒驾 一夜拘留78人
·青藏铁路查出1.28亿假发票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科学·探索·轶闻 更多
英雄纪念碑曾欲在碑内装电梯
·中国9大城市娶老婆成本
·陈独秀拒绝共产国际经费援助
·毛泽东亲自参加的悼念活动
·重庆连发地产窝案:五厅官落马
·"白宫"楼举报人狱中蹊跷死亡
 人物语录 更多
洪晃生父:章含之有外遇在先
·76岁李宗仁与胡蝶27岁女儿的忘年恋[图]
·开除刘少奇党籍 谁唯一没举手?
·谁是毛泽东的“双儿女亲家”
·揭秘:毛主席像章怎样从“狂热”到“制止”
·毛泽东的烟瘾:烟龄长达六十三年
·【中国·面孔】之悲情农民赵作海
·【中国·面孔】之“房产大炮”任志强
·【中国·面孔】之文强黑与白
·【中国·面孔】之冷血屠夫郑民生
·孟学农两度去职低调复出 曾赋闲一年远离公众视野
 English News More
浙报集团系列数字报刊
浙江日报 | 钱江晚报 | 今日早报
美术报 | 浙江老年报 | 城市假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国内新闻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理论进程 正文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瞭望》文章:“小岗变法”的精神内核

  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安徽农村考察。这是胡锦涛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村民关友江家院子里同村民们亲切交谈,共商农村改革发展大计。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30年前禁锢人们思想的,不仅因为包产到户是一个经营方式的变革,更在于它是一个“是否与社会主义制度有着根本性抵触”的敏感问题

  历史会永远铭记这个既平淡无奇又影响深远的日子:1978年11月24日。在这天的太阳快要落山之际,在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老家—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聚会,做出了一件在当时有坐牢危险的大胆决定:“分田单干,包产到户。”

  当以严俊昌为队长、严宏昌为副队长的18户农民,用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私底下起草的契约上摁下自己鲜红手印之时,他们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失败,干部即使坐牢杀头也心甘,其小孩由全体村民负责抚养到18岁。”

  变革,正是建立于无畏与勇气的永恒基石上!可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30年前仅仅是出于“填饱肚子”这种原始冲动的一个冒险尝试,却在无意间让小岗成为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并进而拉开了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幕。

  “大包干”之前:变革已悄然酝酿

  其实,在“小岗变法”之外,人们绝不应该遗忘已在历史洪流中渐渐变得淡漠的两个词:“省委六条”和“借地度荒”。

  曾任安徽省委书记的黄璜在接受一家媒体专访时,如此描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安徽农村的景象:

  ——那时正处于灾难深重的“十年动乱”之中,饱受人祸之苦。虽“抓革命,促生产”的口号声震天动地,但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难民比比皆是,就是地处江淮丘陵的合肥周围,来自凤阳县、定远县等地的逃荒要饭人群也是络绎不绝,惨不忍睹。那时我正下放在临近合肥的肥西县,与农民和灾民常有接触,对他们的处境感受至深。

  安徽这种状况的产生,不是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不是干部不干事,也不能说老天存心不帮安徽人的忙,根本问题在于极“左”路线的影响仍在继续。

  在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的拍板下,安徽省委在1977年11月7日下发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为“省委六条”。其一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其二是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其三是减轻生产队和社员负担;其四是允许和鼓励社员保有自留地和开展正当的家庭副业;其五是搞好经营管理,生产队可以根据不同农活建立不同的生产责任制,只要个人可以完成的农活也可以责任到人;其六是队干部带头参加劳动。“省委六条”是在当时安徽农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被“逼”出来的一份重要文献;在僵硬的人民公社体制氛围中,它打破了许多禁忌,奏出了为农村生产力松绑、推动农村改革的“第一声强音”。“省委六条”颁布之后,安徽基层干群争相议论,赞不绝口。

  正是在“省委六条”的推动下,当1978年夏季,肥西县出现百年不遇的大旱时,当地党委、政府破天荒地允许给农民“借地度荒”、种“保命粮”。该县山南镇小井庄村于当年9月23日率先实行“包产到户”,很快在附近10万农户中风行开来。但阻力、非议甚至谩骂不断袭来。万里同志两次来到江淮丘陵间偏僻穷困的小井庄村,主持召开了全国农村第一次包产到户座谈会,并给予充分肯定。

  “穷则变”、“变则通”,而变革必然伴随着不解与争议。纵观历史风云,这似乎已成为所有历史变革中潜伏的逻辑。

  中国农村改革的坚定基石是它的基本经营制度——家庭联产承包制,而它的雏形“包产到户”更是在不断的曲折与思想交锋中形成。据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杜润生回忆,在1956年至1978年间,包产到户就曾经历过“三起三落”,真可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在1978年——这个标志性的历史节点之前,我国农业实行的是集体化经营模式,可是长期以来,农产品供给严重匮乏,农民温饱难求,城市食品严重短缺,以至于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并引发出很多社会、政治问题。有数据表明,1958至1978年漫长的二十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社员平均收入年增长只有1块钱!小岗村更是个典型的“标本”: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凤阳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当时村里二十户人家个个当过队干部,“算盘响,换队长”、“轮流坐庄”已成为这里特有的规律。到最苦的1977年底,小岗村社员已是一无所有,“不论户大户小,户户外流;不论男人女人,只要能蹦跳的都讨过饭”。现在种着3000多亩地的“凤阳粮王”陈兴汉,当年差点就饿死在扒火车皮乞讨的闷罐车里。

人民公社体制建立在对农业产业规律的背离上。劳动与所得没有关系的“大呼隆式”集体经营方式,难以使农民产生持久不衰的劳动兴趣和责任感,并最终导致集体经济的低效率和低效益。但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并未认识到问题的症结在体制,而是认为症结主要在于“经营管理”和某些政策及干部作风问题上。家庭经营模式被视为极为落后的“小农经济遗物”而遭批驳,有位领导曾说:“几千年来都是小农经济,已经试验过了,还要试验什么?”即使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角,上上下下许多人仍将“包产到户”当作不敢越一步的“雷池”。
 [1] [2] [3] 下一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发展和改革进程 分四阶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校准中国改革开放航向
·浙江十个全国第一:改革开放后第一位个体户
·中国汽车产业进军海外第一人:李书福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