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搞关系,求平衡,基层副职自然多。一年难得办几事,只因事情也不多。三个和尚不挑水,只叹年华尽蹉跎。(张异绘)
山东省沾化县是个不足40万人口的欠发达县,除了1名县长、6名副县长(其中一名挂职)之外,竟然另有15个县长助理。有当地干部和群众说,县政府从一把手、二把手、三把手直到“第二十二把手”,沾化县政府领导班子快成了“千手观音”(《经济参考报》8月10日)。
精兵简政的口号喊了多年,政府机构改革进行了多年,各地都正在对领导班子实施“减副”,从而让百姓“减负”。然而,沾化县的副县长和县长助理为何仍然那么多?县政府领导班子居然有“二十二把手”,这显然是精兵简政却越减越“肥”的典型缩影。
政府机构越减越肥、干部越减越泛滥的背后,其实质是公权泛滥。贫困县领导班子之所以会成为“千手观音”,就是因为官场上有一种权力崇拜症。为了平衡特权思想和权力崇拜的矛盾,地方政府在官员能升不能降的陈腐理念指导下,不得不采取各种变通手法,让减下来的要人“屈尊”于副职,让减下来的副职“屈就”于助理之职,以安抚那些不愿意就此罢休的官员们,还美其名曰“妥善安排班子成员”。比如在最近一两年的党委换届“减副”中,县乡两级党委“减掉”的副职去了哪里?县委减掉的有可能就进了县政府改任副县长,乡镇党委减掉的副职有可能也进了县政府当上了县长助理。有识之士不是正在呼吁要防止政府机构的副职可能因党委“减副”而增加吗?这样的“妥善安排班子成员”实在是一种对政策的曲解。
这种曲解政策的害处在于,干部泛滥必然导致权力泛滥,职责交叉重叠多,班子内耗多,权力纠葛多,会议多,文件多,请示报告多,大大抬高行政成本,增加群众负担,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因此,要防止政府领导班子出现“第二十二把手”的怪现象,机构改革仅仅止于“减副”瘦身是远远不够的,“减副”有可能会以另一种面目出现,最终不外乎是挪挪“屁股”,换换位置或业务罢了。机构改革还要釜底抽薪地减机构、减职能、减权力,切实做到领导队伍的简约化。
那种仅限于头疼医头、治标不治本的地方机构改革,很难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不想退出权力舞台的某公职人员有权“争取”体现自身价值,群众也有知情权和投票权,各级人大代表更有责任代行纳税人的监督权利:那些被减下来的领导干部去了哪里?他们的级别有了哪些变化?这些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和原来有什么区别?从总体上说,只有把这些问题先搞清楚并让人民群众同意了,对于减轻财政负担,降低行政成本,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