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
|
首页 | 时政 | 财经 | 改革开放三十年 | 综合 | 长三角 | 港澳台 | 评论 | 人事 | 深度 | 图片 | 人物 | 看中国 | 探索 | 网记 | ||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
郑州组建住宅投资公司 将垄断经适房廉租房市场
2007年09月25日 07:28:36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这就是郑州市政府下发的那份文件,文件显示,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由郑州市国资委出资,房管局负责业务管理,公司将按照公司法市场化运作,不增加财政风险和负担。
这几年郑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类似书院街这样的老旧城区越来越少,然而,恰恰就是剩下的这些地盘,开发难度最大,成本最高,房地产商连碰都不愿碰,在郑州,像市区矗立的20栋烂尾楼,最长的已经搁了十年以上,也是没人敢接手,其中的损失无法估量。
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王广国称,投资公司在维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以赚钱为最终目的。
9月24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播出“郑州成立住宅投资公司垄断经适房和廉租房市场”,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今年7月26号,郑州市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了一份通知,正式宣布要组建一家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房地产公司遍地开花的今天,又多了一家开发企业本来没什么不得了的,然而,郑州的这家公司却有些不一样,它还处于襁褓之中,就引起了郑州房地产市场的广泛关注,议论纷纷,这家公司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呢? 组建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有限公司是为破解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诸多难题 这就是郑州市政府下发的那份文件,文件显示,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独资企业,由郑州市国资委出资,房管局负责业务管理。公司将按照公司法市场化运作,不增加财政风险和负担。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王广国告诉记者,更准确地说法是,投资公司在维持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不以赚钱为最终目的。 郑州市房地产管理局局长王广国:“我们这个企业是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经济效益放在第二位的,它主要是起一个什么作用呢,起一个市场行为本身无法解决,甚至不愿意解决的,关系到民计民生的问题,这些由我们企业来弄,本来是市场行为不愿意干的事,所以我们要来干这个事,与一般企业的定位肯定不一样。” 这里所说的市场行为不愿意干的事,指的就是公司将来的主营业务,文件规定,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周转住房和农民工公寓等住房的投资和建设;市区危房、旧城改造及对老旧住宅小区进行配套、升级和改造投资建设;对市区问题楼盘进行托管处置;负责公共住宅建设项目的投融资业务,王广国说,除董事长由组织部门任命外,其它人员都面向社会招聘,同时实行监事会负责制,绝不会涉足商品房开发。 王广国:“防止你将来把经济效益放第一位了,政府的社会保障职能你不愿意承担了,甚至不积极了,那么这块怎么办,我们成立监事会,监事会是由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社会一些专家,包括一些低收入家庭的代表组成,对这个公司年度一些主要项目和一些工作目标、工作任务要进行审查。” 王广国告诉记者,住宅投资公司成立后,在一到两年内,将逐步垄断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市场,也就是说,将不再允许其它企业涉及这方面业务。 王广国:“目前企业(参与适用房、廉租房)积极性不大,那么政府要求我们前期把它垄断起来。” 与一般的企业相比,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确有些不太一样的地方:第一,它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追求的是社会效益;第二,他们不参与商品房开发,只投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危旧房改造等政府项目;第三,对某些领域,他们打算逐渐垄断起来,这家特殊的企业,现在还在组建之中,作为它的业务主管单位郑州市房管局的局长,王广国正是住宅投资公司的推动者之一,王广国告诉记者,组建这家企业并不是学雷锋,而是为了破解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诸多难题。 在郑州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采访时,记者注意到这样一张报名表,四个新开盘小区总共1210套住房,却有11059户报名申购,供需比例将近一比十,然而,与此同时,记者还了解到另外一组数字,这些年,郑州总共下达了1016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实际开工的只有623万平方米。 郑州经济适用房建设管理中心工程科科长张峰松:“他一算帐不合算,或者有更好的投资项目,他可以把钱投到更好的投资项目上面,这样获得利润更大,经济房毕竟利润受政府控制。” 张峰松说,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经济适用房最多只有3%的利润。而目前房地产市场行情看涨,开发企业如果有更好的选择,自然不愿投入到经济适用房领域。另一方面,2007年,郑州市提出,十一五期间建设25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由于资金投入有限,郑州市房管局提出了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相捆绑的建设模式。 王广国:“在实施过程中,开发企业可能抵触心理比较大,所以我们到目前为止有两个小区吧,有两个小区的开发企业是同意,同意这种方式来建设。” 在其中一家参与试点的小区,我们见到了开发企业的负责人。 河南大起立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马一芳:“廉租房一点利润都没有,这样好多(企业)从经济利益角度来说都不是很愿意做。” 根据这种捆绑模式,所有经济适用房开发商应拿出8%的面积来做为廉租房,由政府成本价收购,也就是说,开发商不能赚一分钱。王广国承认,经过几次努力,现在落实的廉租房建设面积也不到一万平方米。 王广国:“我们建5到8万平方米(廉租房)的话,基本上有50%得有一半的企业愿意做这件事才行,但是实际这里面的这个差距比较大。” 微薄利润,开发商乏人问津 因为利润微薄,郑州的经济适用房开工率不高,廉租房更乏人问津,无奈之下,房管部门不得不把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捆绑在一起,让开发商从经济适用房赚点利润的同时也做些贡献,对这种模式,有个比喻叫做吃肉也得啃骨头,而即使这种模式很多情况下也用不了,因为要面对的是没有肉的硬骨头。 这里是郑州市中心的一条马路,今天看起来并不显眼,但居民们告诉记者,这里曾是郑州市最繁华的街区,然而紧临着这条马路,却就是这样一片破旧的楼房,50岁的虎桂云已经在这住了大半辈子。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书院街居民虎桂云:“你看看,就这下雨,自己没有办法了,俺自己垒了个台,整天下雨往家淌,一下大雨就得拿扫帚往外扫雨,这专门俺自己弄的,挡雨用的。” 这就是虎桂云的家,墙壁上布满了这样一道道的裂缝,有的地方墙皮已经多次脱落。由于屋里低洼潮湿,这面墙上长满了霉菌。这两间屋子采光极差,只要有人,就得常年二十四小时点着灯。 虎桂云:“我把灯给你弄灭,这就是白天,没办法,这每月电钱用得可多了,那你咋办呢,你不开灯你看不见东西,就是这样,没有一点办法,就这样过吧,这没法弄。” 虎桂云说,在这间房子里她已经生活了近三十年,虎桂云的邻居张琳住在二楼,水泥地上也同样满是裂缝,隔着屋里的这堵墙甚至都能看到外面,房管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书院街这一片房屋都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建造的,五十多年过去了,很多建筑都已超过了使用期限,但改造起来却不那么容易。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房管局物业科副科长徐向明:“一个是面积大,一个是老城区,牵涉的户数多。” 郑州市房管局局长王广国告诉记者,书院街这个小区他也专程来过,最好的改造办法就是拆迁重建,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带地下布满了防空设施,建设成本高,开发企业都不愿介入。 王广国:“确实很难受,当时那时候觉得好象是有劲使不上,确实应该改造,但是又没人愿意改造,这个事确实也是,总觉得确实也是因为本来我自己是搞这个专业的,觉得可以干起来,但是没人干,也没有这个平台。” 而对于虎桂云来讲,在没有开发企业愿意介入之前,她还是只能继续在这样的屋子里住下去。 虎桂云:“我真的做梦都想住一套新房,我现在真的,我都不知道住新房是啥滋味,我高兴得都得蹦,都得唱歌,比现在还年轻。” 实际上,这几年郑州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类似书院街这样的老旧城区越来越少,然而,恰恰就是剩下的这些地盘,开发难度最大,成本最高,房地产商连碰都不愿碰,在郑州,这种烫手的山芋还有不少,像市区矗立的20栋烂尾楼,最长的已经搁了十年以上,也是没人敢接手,其中的损失无法估量。 王广国:“去年我刚刚到房管局以后,我们前任局长是离任审计,那么离任审计说房管局还有两百多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是闲置,属于国有资产闲置的,所以这个事我们感到很奇怪,当时一了解,结果是一个烂尾楼。” 这就是王广国提到的那栋烂尾楼,地处郑州市火车站站前黄金地段。楼道里积满了厚厚的灰尘,这样的提示随处可见,四楼大厅这一小部分就属于郑州市房管局。 郑州市房管局助理调研员李英武:“2002年的时候,刚才我说了在海联公司,当年建这栋楼的时候,也向群众集了一部分资,这群众长期拿不到集资款,这就向政府去施加压力,政府得出面给我们集资款解决了,市领导当时为了解围跟我们局长说,你房管局先给我拿出来80多万块钱,就这一片,这一片大概是200多平方,先给它买下来,买下来之后给钱,先给群众兑付了。” 李英武介绍说,这座楼叫做海联大厦,已经闲置了十年,2002年那次也只是偿还了群众的集资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王广国上任后,也曾多次努力,试图盘活这座楼盘。 王广国:“这里边总共牵涉到十几家企业在里面,其中银行牵扯到六家银行,当时我们也都是做工作,看看有没有哪个大股东能够牵头把这个楼盘活,甚至我们也找了一些企业把这个楼盘活,因为盘活了之后,我们房管局这个资产也可以利用起来,但是一年多时间确实也找不着,都不太愿意介入。” 在随后的调研中王广国发现,虽然眼下房地产行情看涨,按理说也是解决海联大厦类似楼盘的最佳时机,但实际上,郑州市还有20栋问题楼盘,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以目前郑州市均价每平米3700元计算,就是20亿元的财富处于沉睡当中。 王广国:“一般的企业目前不愿意接管这个事,这块是他们也担心,在接管之后的话,担心陷进去,不愿意做这个事,我们这块作为政府部门这块,特别是管理部门这块,确实是总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来源:
央视《经济半小时》
作者:
编辑:
余伟刚
|
404 Not Found |